对话阿里云张磊:厘清边界,做好自己的定位

  1. 主页 > Tvoice > 快闪

202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教授、前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主席张磊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出任阿里云数据智能产品部城市大脑首席科学家。

从技术做起,到目前,张磊已经接手了阿里云交通物流的整体业务,担任阿里云智能交通物流行业总经理。

随着在交通行业的实践应用开展,阿里云也在不断结合行业发展调整自身的业务架构。作为亲历者和阿里云交通物流行业的掌舵者,张磊对于这些变化深有感受。

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阿里云基本想清楚了在交通物流数字化领域的定位,就是聚焦在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个板块,聚焦面向公众服务的差异化能力。

张磊同时强调了“边界”,正如他在2023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上所言“在城市交通,什么是我们该做的,说句实话我还没想清楚,但是什么是我们不该做的,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关于阿里云的变化,关于互联网公司在G端交通的定位等问题,赛文交通网Tvoice栏目专访了阿里云智能交通物流行业总经理张磊,以下内容为对话全文:

Q:自2020年您加入阿里云以来,从个人角度,您有哪些感受变化?

A:来到阿里云之后,这三年我是先从技术干起,到今天也是接了阿里云交通物流的全国业务。这三年从阿里云自己内部的变化来说,可能主要有下面这几点:

第一是更聚焦,因为阿里云对于交通物流这个占全国GDP百分之15~20%的大行业,它投入的决心一直是有的。

我们也有非常好的一些基础,从互联网的基因,对B端、C端的触达能力,再到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一直以来我们觉得阿里云有一堆很好的砖头,交通物流数字化这栋大楼要怎么盖?原来做了很多实践,也一直在思考,这三年内部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基本想清楚了阿里云在交通物流数字化领域的定位,就是聚焦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个板块。

第二是在团队里引入了更多的懂交通、懂物流、又懂云计算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个懂行业又能够做好云计算,为行业所要提供的产品提供商业化解决方案的综合化团队。

Q:从以往发力城市交通细分领域,到目前转型到大交通领域,阿里云出于哪些考虑?

A:我们确实是从2016年杭州城市大脑这个项目开始进入到行业,当时聚焦在城市交通、交管、交运等板块,到今天业务也拓展到了包括智慧公路、港航水运、机场航司、物流运输在内的大交通板块。

最近几年我们也是将自己的边界厘清楚,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首先关注这个板块对云的需求、数据量以及对算力的需求是否很大,再决定是否要进入行业,我们其实是比较谨慎的。

在进入这些板块之后,我们也是比较多的聚焦在云,聚焦在阿里云擅长的这些部分。

虽然看起来进入交通物流行业细分领域越来越多,但是从阿里云内部产品结构上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通用的交通物流云服务的云控基础平台,然后在进入到不同的领域之后,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的投入,共同的产生面向不同细分场景细分领域的实际创造价值,解决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以这样的方式去面对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地提供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Q: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在智能交通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您认为,互联网公司能不能做G端交通,应该如何做,如何定位?

A:首先我想谈的是在交通物流行业,因为底层的交通物流大行业对云计算、大数据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随着我们更多地挖掘数据真正的价值,它对云计算的需求只会增加。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不仅是阿里云,包括其他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企业在这一块的投入都将是长期,只是投入的方式跟行业里众多的企业合作的方式,大家会厘得越来越清楚,更好的共同去合作,而不是说自己一个人把什么都做了,这个是玩不转的。

而面向G端,其实我们就应该聚焦底层的一些能力,另一方面聚焦互联网企业面向公众服务的差异化能力,例如支付宝出行、高德地图等等触达车和老百姓用户的能力。聚焦这些工作,互联网企业、云计算企业在交通物流大行业里面的生命力也会越来越顽强,也会越来越深入的得到行业的认可。

Q:阿里云重磅发布了智慧高速“车路协同导航与产业服务”解决方案,备受行业关注,它提供了一个终端触达的解决方案,但是从建设运维成本角度考虑,如何实现推广普及?

A:原来阿里云在智慧公路做了很多的数字化投入,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服务等,但是这些数据更多的是服务于高速业主,服务于高速运营单位内部的运营管控应急等提效或安全的应用,老百姓对智慧高速的体验感并不强。

阿里云和高德联合发布的C端导航解决方案,它帮助行业解决了高速公路服务最主要的终端用户的问题,在不需要加装任何的硬件情况下,C端用户就可以享受到到车路协同的服务。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意义。

我们也看到智慧高速的建设过去几年蓬勃发展,但是它还是处于试点的一个阶段,规模化复制还是有一些挑战。主要的挑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我们装了非常多的硬件传输设备,但是真正面向车、面向行业、面向公路相关的产业链等提供服务的这些数据质量,它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时效性还是有很大需要提升的空间。

这一方面,阿里云和高德在一起,用好云和大数据还有人工智能的能力将高速公路包括事件路况、车辆轨迹等数据质量做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它可以真正的对外提供有价值的,甚至是别人愿意为之付费的一些服务。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我相信对智慧高速的规模化拓展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根本性的改变。

第二,端侧的触达怎么形成,换句话说,如何响应全国大市场的建设,如果每个省每个市都有一个面向车端服务的小端口,很难对司机形成一个有效的全程的车路协同服务市场,我们愿意将高德这样的端口贡献出来,至于端口如何跟行业内的企业以及高速业主的一些诉求去开展应用,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

我们现在也是分两步走:一个是提供C端的触达,这一块比较适合互联网企业去做。另一个是为了形成产业服务,也有非常多定制化的、有商业闭环的服务诉求,这样我们是给高速业主提供一个行业版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是省、市或者是这一条路的定制化的行业版的导航服务。

在这个服务上就可以有非常多的本地化或者是适合本地产业链的,定制化程度比较高的数据服务,产业服务,长在上面这些产业服务或者 SaaS层的应用,就不一定是阿里云去做。

它可以是我们业主单位自己的科技化三产或者是非常多的软件企业,甚至是一些保险公司金融服务企业,它可以在上面去百花齐放,长出非常多的对高速公路要服务的各种用户产生实际价值的应用,这样通过阿里云高德的行业版,面向产业服务,加上 C端的普惠的面向公众服务的组合,可能是未来我们从这个层面推动智慧高速规模化的相对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

加载中~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