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郭敏:“交通事故猛于虎”有感而谈

@新华视点:【交通事故猛于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0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21 95万起,死亡人数达6 52万人,受伤人数25 41万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9 263亿元。

    @新华视点:【交通事故猛于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2010年我国发生交通事故21.95万起,死亡人数达6.52万人,受伤人数25.41万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9.263亿元。随着私家军的迅猛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供给不足,交通条件相对恶化,因此城市交通事故也不断增加。(记者王茜)

    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私家军的迅猛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供给不足",用格式话语叙述僵化思维,是需求供给的矛盾吗?车增多,导致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道路比例增加,车辆增加,使得暴露在车行空间的个体增多时间加长,危险大大增加。这个逻辑应该是,由于需求被简单应对,扩大不安全暴露空间,致概率上升并演变为事实。

    2.许多从业者,甚至一些决策者,对于安全的理解,始终停留在“人定胜天”、“有需求就供给”等之类以简单因果来解释的朴素哲学。由于交通安全理论研究方法的困难,愈显国内交通安全理论的浅薄,也使得应对政策貌似有针对性,其实南辕北辙,@新华视点 的这则新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表明上交通事故的偶然性是造成交通安全理论研究困难的重要原因,其实,我国从业人员缺乏对数据的认真严谨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没有数据却要讲理论讲深层原因,只能去编故事了。在加上哲学素养的缺乏和专业背景的单一性,造成这个故事连基本的逻辑都无法说通。

    4. 如果是因为供给不足导致,那么为什么经常有“路越好,事故越多”的现象呢?人类出行活动的规律可以简单用需求供给来解释吗?

    5.当然,针对交通安全的问题,用一种理论难以说服所有人,但供需的解释可能连一个从业者都说服不了,却印在中字头社科院蓝皮书上,岂非让从业者蒙羞吗?

    6. 从宏观层面对于统计数据的解释,用地理空间的解释,无疑更有说服力的。暴露在危险空间的解释存在于许多安全工程理论中,在WHO的一些总结性报告中,也曾多次提出这样的观点。这种解释与社科院蓝皮书的供需解释带来的结论正好相反,越暴露越危险会要求从业者在道路设计城市规划中减少行车道面积。

    7. 供需理论却要求建设更多的交通基础设施,路越多,更多人有更多机会暴露在道路上。在这个问题上,基础研究的失误,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浪费,还有是社会的安全问题。

    8. 就和有规划的人提出,大城市交通无法用汽车来解决一样,我国交通安全的问题,和过度使用汽车有密切关系。是人就会犯错误,无论素质有多高,我们用老掉牙的人车路理论来强调人的素质,只能证明其中局限性有多大。只有采用的安全的运输工具,才会接近本质安全,人车路那只是在有限范围的议题而已。

    9.在众多出行方式中,开车无疑是较不安全的一种,而鼓励使用私家车也许是一种罪孽。政策层面为了扶持基本不创新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却让城市饱受拥堵安全之苦,算不算造孽呢?

1481264554845875.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