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运

刘好德:公交都市实践与智能公交市场机遇

2017年3月22日,由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简称ITSMRS(ITS Market Seminar)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召开。

2017年3月22日,由赛文交通网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简称ITSMRS(ITS Market Seminar)在北京万寿宾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为期两天,围绕“求变,谋发展•思考,破困局”为主题,汇聚行业大咖共同探讨智能交通市场走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好德现场发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监管信息平台研究与公交都市实践》主题演讲,刘好德博士从建设背景、顶层设计、公交都市实践以及市场机遇等四点做了分享。 1.jpg

以下为刘好德演讲实录,经赛文交通网(china_7its)编辑整理:

一 、建设背景

城市交通的发展经历着“以车为本、公交优先、需求管理”三个阶段。以伦敦为例,目前应处于更高层次的需求管理阶段,一部分是如拥挤收费等的需求管理和系统管理。北京城市交通目前正由公交优先向更高层次发展,比如现在讨论比较热烈的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我们一再强调的下一代的新技术和智慧交通应用,这个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公交近几年发展的土壤环境。

2004年国家确定了公交优先的战略以来,应该说方方面面的利好政策也非常多。 2005年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2005)46号]文件颁布,十一五期间经历了一次大部制改革,把指导城市客运职能从住建部划到了交通运输部,近几年我们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在部里的指导下,从政府到行业最后到企业参与了大量的工作,包括顶层的制度设计。

“上位法”方面,2010年开始就讨论公共交通条例,到现在也还在跟法制办沟通修改和完善,协调各个部门的意见。体制改革方面,现在国家层面运输服务司城乡客运处作为职能部门负责城市公交的全面指导工作,各个省的层面也都落实了城市公交管理体制机制,城市层面,根据2014年掌握的情况,目前只有7个城市还没有把城市公交管理职责划到交通运输部门。

我们国家的公交发展经历了早期较纯粹的计划发展到推向市场,然后“十二五”期间,又重新回归公益主体的属性,根据我们课题研究的统计,目前中心城市公交市场份额多样化,但是公益性还是坚持了主体地位。如今公交线路有4.89万条,增长36%;运营线路89.4万km,增长33%;公交车辆56.2万辆,增加24%;年客运量765.4亿人次,增长7%。

实际上这些年客运量的增长已经不是那么快,尤其是2016年开始各个公交公司反映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可能和目前整个共享出行环境有关系,但是每天接近2个亿的公交客流量,这也是行业一再关心的问题。

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很大,但是公交整体落后的局面还是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北京的城市交通发展很快,实际上公交的分布没有变化,只是小汽车压缩了原来的慢行交通的出行比率。面对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准点性差、亏损补贴压力大等普遍性问题,这个行业到底应该怎么管?管哪些内容?用什么管?一直困扰管理部门,这也是我们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监管平台研究的初衷。 2.jpg

二、顶层设计

我们国家最早关于智能公交的定义来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包括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

我们在“十二五”期间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调研,前前后后走访了十几家单位提炼业务需求,包括各个部门不同的诉求,把业务架构提炼出来。

实际上很简单,因为运输部门更多强调的是应用,面向的是三个群体:企业、出行用户、行业管理,构建了基本业务架构体系,形成了示范工程的建设指南,提出“一套体系、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建设体系,即:建设一个公交的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形成城市级的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城市公交没有可靠准确的数据,这些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这也是后续开展互联网+应用的基础。

面向三类用户建设三个出行平台:监管平台、企业调度管理平台和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指南当中我们梳理了公交信息化相应的标准,应该说现在很多公交信息化市场上的问题出现在标准缺失方面,这也是在国内第一次系统梳理出来公交信息化相关的11个技术规范,作为技术规范文件来讲都已经发布,目前有3个技术文件转化为国标了,另外还有5个在行标转化当中,其中有两项已经处于最后的发布阶段。

下一步工作方面,近期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信息化规范等内容已经陆续发布了,还有智能化的行动计划方案,智慧交通示范工程等。重点内容将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方面。在城市公交“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到了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三批的规模可能还会超过50个。

第一批和第二批主要是中心城市,第三批是面向二三线城市,暂时提出的建设内容城市公交智能化的运营系统,根据十三五规划,要建立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智能公交系统,推进互联网+和城市公交的发展。 3.jpg

三、公交都市实践

至于这个项目的实践过程,“十二五”主要是37个公交都市,有36个城市申请,两批示范工程总投资约24.1亿,部拨经费约3.8亿。

城市平台有几个基本的业务,就是实现对城市公交系统的采集、行业业务的监管、公交发展情况的评价,这也是行业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36个示范工程里面我们也申请了顶层的部级平台基本建设项目,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建设过程当中还没有发挥作用,最近才启动起来,下一步可能在第三批公交都市数据的申报、评估和验收中发挥作用,甚至第一批和第二批的数据可能都要采集进来。

从几年的示范工程时间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认识不足、模式不清。

总体认识不足,工程实施效果欠佳,实际工作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有限,与工程建设三大目的差距较大。业务模式不清,由于缺少上位法规要求,各级公交行业管理机构对主体职责落实不到位,业务模式不清晰,导致系统可能束之高阁。

第二,协调不畅,进度缓慢。

前期工作多部门沟通不畅,外部与国资委、发改委、信息办等完成本地立项,向上获得交通运输部计划;内部业务部门之间(运输、公交、科技、规划等),认识的统一问题,进度问题等。计划、资金下达周期长,部补助资金通过省厅(财、交),下至城市(财、交),再至企业,周期也较长。

第三,监管不够,实施有待规范。

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存在部分试点前期贪大求全,建设规模偏大,到了设计阶段迫于建设难度和资金压力,面临调减建设规模或拉配套的问题。工程招标规范性不够,一方面由于周期长、变化快,存在招标内容与设计有偏差较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亟待规范,存在恶意竞标导致中标价与预算严重偏离的情况,影响工程执行质量。

第四,后续可持续缺乏保障、缺乏推广模式。

政府信息工程不可持续,后期系统的作用未明确,缺乏长效运行机制,数据更新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大、中小城市信息化条件差距较大,如何共享示范工程成果:各中小城市资金、技术运维能力有限,实施难度更大。4.jpg

四、市场机遇

首先是建设模式,在政府投资不明朗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发挥市场融资的优势,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以前是商品交换的地方才是市场,现在有数据的地方、有用户的地方就是市场。公交用户不少,怎么把这个资源利用起来?

其次公交信息化的体系建设,例如北斗定位系统,我们在建设指南中提出鼓励采用双模的车载设备,现在全国安装车载机的车辆一共是44万辆,78%左右,主要是GPS制式的,新装和更换缺口还很大,另外还有新能源车的监测需求,根据工信部新的要求,新能源公交车将全部纳入监控范围。

智能公交下一步可能要向服务方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倡建设云调度服务系统,现在投一两千万建立信息中心和调度中心实际上挺困难的,资金是一方面,技术也是一方面。

再者是公交信息化的深度开发,数据的深度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公交系统优化、基于互联网+的出行信息服务等,虽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但是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还要强调的是新能源公交车,2015年新增了8.6万辆,同比增长130%以上,纯电动是3.6万辆,新增了40%。新能源公交车的使用,对公交运营调度影响很大,续航里程的因素、充电与排班的优化,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需求,也带来一些新的市场机会。1481187789679385.pn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