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野心初露”烽烟起,“智慧博弈”亦可期 | 长沙大会趋势

招招见血

一、引言

连续三年应约谈谈圈内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虽因疫情多次推迟,但终于在盛夏时节的岳麓山下、湘江水畔盛大举行了。

这次大会淡去了20年“十三五”到期的总结、21年“十四五”政策的吹风,22年的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不知是否因大家被疫情“憋坏了”,不少发言、不少产品、不少展览让人有些看到了市场对智慧高速的一些新“野心”,甚至已有些要“招招见血”“看谁能笑到最后”的感觉了。

华为、腾讯两大赞助继续唱主角甚至几乎包办了大量关键论坛,阿里、百度也各自发布新产品;江苏、江西、湖南、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的高速公路集团及下属研发、设计、集成等公司也相约围绕“高速智慧大脑”展示最新成果;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作为“智慧公路”牵头研究单位,主持、引导了大量论坛的“话语权”,路网中心及其下属网路智联公司也“初露野心”,在继续“垄断”收费领域论坛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TC的高速公路服务智能化解决方案"——“交通守望者”,将触角进一步向智慧高速与车路协同领域延伸......

二、“散装”的智慧高速

估计本次大会后,大家对智慧高速的一个新的认知应该来自路网中心王刚副主任关于“散装”智慧高速的提法,虽然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但这一次的报告可能对智慧高速建设的影响会持续下去。

以收费作为高速公路核心业务,以ETC/DSRC拓展高速公路运营服务智能化,尤其是提出的“充分融合收费与监控系统”,构建以部级中心为核心节点,省级(集团)中心,路段级为骨干节点,门架、收费站为边缘节点的全网业务云体系,应该是路网中心规划的既定思路与技术路线——即“以部中心作为核心中枢,以ETC门架为关键路由,赋能DSRC车路协同服务”。

其实,当2020年元旦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营(主要是收费业务)后,如何实现“一体化”服务实际上已经摆到台面上。

相比强相关的收费结算业务,传统监控调度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跨省域的业务协同、数据融合与系统联网。尽管17万路视频完成了“上云”,但这确实不是业务联网,只是信号传输联网——这一点大家看的很清楚。

那么,要把部级当作“智慧高速”的核心节点,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这是要深度重构非收费领域路网高速业务体系,甚至是顶层制度与机制。

但问题是,抛开关于“散装”定性的描述,以收费为核心以ETC/DSRC为底层技术路线,向监控、调度、发布、救援等一系列业务拓展,行业的共识究竟是个啥?——是否对ETC车路协同拓展应用能像当年撤站一样实现“一统江湖”呢。

而当下智慧高速的技术路径——路段级示范又如何避免陷入“未应用即宣告死亡”、“未建成即技术落后”、“先示范-后兼容-再联网”的怪圈,问题的核心是不是在于依托那种技术体系与设备资源呢?

笔者认为,至少不全是或者说关键不是。

按照当下智慧高速示范的目标路径(所谓:密集的雷视一体+路侧单元RSU+智能网联车端+C-V2X+边缘计算算力+AI大数据分析+云控管理平台),短期内很难想想一些场景应用能全面拓展到省域级高速路网规模(至少5000公里以上),除了资金投入问题外,主要的成效性、可靠性以及运营性问题才是圈内仍然不愿多谈或说不明白的话题——说到底,用不用ETC门架为依托开展智慧高速的拓展应用,关键还是利益的博弈,而不在技术本身。

此外,最为核心问题的也不只是将基于收费“一张网”拓展到监控“一体化”的技术过度与赋能ETC应用未来能否成功,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如何面向交通强国建设要求,选择一种全网适应的顶层路径与模式设计,是未来高速公路全要素业务体系能否彻底实现以“线”串“省”战略目标的一次重要尝试。

真可谓是:“野心初露”烽烟起。

三、“轮回”的解决方案

今年大会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华为智慧公路军团虽然提出继续坚持“平台+生态”战略不变,但从主旨报告的风向看“智能体”不再是重点介绍的内容。

此次大会,华为更多提出要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场景化的解决方案,面向公路全生命周期为应用场景找到合适的技术,多次提出要关注隧道安全应急、关注匝道与主线控制等具体场景的智慧应用,也更多地提出鸿蒙系统在高速公路系统的基础覆盖等问题。

笔者认为,实质上华为在智慧公路的业务重心已有所变化。

恰恰是腾讯,似乎接过了“平台+生态”的大旗,发布以“实时孪生+交通OS”为双轮驱动的全新智慧高速解决方案,将重心明确定位在数字底座、数据中台、数字孪生,并提出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

因此,今年展会上部分省份高速公路的智慧大脑也体现了腾讯的技术成果。可以预期在腾讯大幅提升集成实时数字孪生、交通OS、C端触达等核心技术能力后,越来越多的平台级产品、服务以及应用将是主打。

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些致力于开展路段/隧道设施系统融合平台研发的“小公司”,在当下全路网各业务主体数据中台尚未一统的情况下,隧道、桥梁等综合集成平台的市场依然可观。能更多兼容、控制不同品牌、不同种类设备的业务平台是很多路段管理方的迫切需求。

华为、腾讯两家大会的厂商主角,也更多昭示了近年来智慧高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解决方案的“轮回”证明了“智慧博弈”亦可期。

四、“生态化”的市场展览

随着华为率先大搞行业市场生态,不得不说,从大会参展布局上已能看出端倪,近一半的大展商,包括高速公路集团企业、互联网企业、集成商、产品商都是生态化的参展。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是普遍现象。

对于很多小厂商,“抱大腿”也并不存在不好意思。但存在遗憾的是“一招鲜”技术与设备仍然偏少,小企业研发投入也受到一定制约。

可喜的是江苏、江西、湖南、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高速集团也是“抱团式”参展,除了高速运营业务主体,围绕智慧高速设计、研发、集成等都有自己的成熟队伍进行支持,市场产业链进一步清晰。

互联网企业提供平台化解决方案与关键技术、高速集团基本可以独立实现集成建设,而大量设备厂商仍然处于无法“直通”业主的状态。

五、“自宣式”的大会论坛

翻开大会手册,不知何时起“包场式”论坛报告成为了主角,高速业主们、部属单位们、系统厂商们与业务大咖已不自觉地形成了数条“论坛线”,华为系、阿里系、腾讯系+路网中心、公路院轮番上阵、专家交叉发言,为各自解决方案站台发言,互相为对方论坛背书发言,几乎吸引了多半的听会人员。

本质上说,这种“包场式”论坛报告与专家发言安排恰恰体现了局部市场被“垄断”的问题。

毕竟,市场是要追求热点的,围绕智慧高速地方“示范”的报告可以说是热点中的热点,但确无法掩饰大量论坛的报告内容同质化,甚至专家相互内卷也越发强烈。大会的组织者确有必要对论坛从“上帝视角”进行一下统筹安排了,进而平衡一下论坛的专业性与过度市场化问题。

终究瑕不掩瑜,由公路学会与信息化杂志社举办的年度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仍然是行业内最大规模、最负盛名、最有可看性的展会与论坛。可以相信,这次盛会过后不会留白。

而近两年异常默契的另一场行业盛会——“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也将会于下月在杭州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智慧高速好戏还将继续升级......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