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黄合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及治理思路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深层原因分析

编者按:近日,为大力推进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为有效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风险,为有效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交通顺畅通行,赛文交通网特别推出了公路交通安全治理与设施精细化探索的线上研讨会。

会上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黄合来作出主题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调查及治理思路治理》的相关报告,报告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2020年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内容出发,剖析了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其次立足于《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点段治理指南》,多角度分析该具体内容;最后从项目操作层面,梳理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调研分析项目体系。

一、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调研(2020)

2020年,由湖南省政府督查室、省整治办以及中南大学相关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对全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资料梳理,并进行30余个市县区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

该调研针对现阶段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矛盾,提出可能可行的整改措施,以期推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促进交通秩序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实现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系统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三大目标,为人民群众出行创造更加安全的公路交通环境。

1.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1) 湖南省农村道路人、车、路基本情况

特点:总量占比巨大,增长快速。

湖南省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1255万人,占总量的77.9%;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数达到20.16万公里,占总量的83.3%;客运班车基本实现全省的乡镇全覆盖。

2) 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普遍性管理现状

交通管理的重心基本在城市、城镇(乡),镇村、村村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对薄弱,普遍实行县管乡镇、镇乡管村、村管组的模式,管理存在较大漏洞。

基层交管部门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途径、新方法。部分县在乡镇设有交管站;部分县交通、交警和派出所联合成立县乡村三级管理站;部分县设立路长制,管理下沉,覆盖面广,效果较好。

3) 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现状

特点:从事故数量看,湖南省农村公路呈现事故较多,死亡率较高。

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保持在全省事故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高位运行。

1650338911571608.png

4) 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问题

  • 管理机制:“道安办”“路长办”等综合整治办公室协调调度困难大、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相互推诿扯皮等问题突出。

  • 道路养护:农村公路建设未能匹配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和安保设施。“乡道乡管、村道村管”依然是农村地区道路养护的主流办法,养护责任不明,养护经费不足。

  • 安全意识:农村地区骑摩托车、电瓶车不戴头盔、开车不系安全带、非法载人等问题比较突出,酒驾、醉驾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 机动车管理:农村老年人驾驶非国标电动车、农用车等低安全性能车辆问题普遍存在,占农村道路车辆行驶的60%以上,不符合上路行驶要求,难管理、难处罚,成为难治的顽瘴痼疾。

  • 科技运用:农村地区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以及电警、球机等非现场执法设备布设率极低,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存在大量交通管理盲区和漏洞。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深层原因分析

1)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第一代的路:农村公路已到或将到设计年限;农村公路以四级及等外公路主,技术标准偏低;建设与养护脱节,有建无管。

  • 第一代的驾驶员:农村驾驶员多为第一代驾驶员,对交通工具、法规、标志标线等认知不够;“能开”但不“会开”,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比较严重。

  • 第一代的车:购置车辆倾向“能跑就行”的普遍理念;绝大多数农村车辆为家庭第一代用车,车辆安全性能日益老化;农村地区车辆检修站点较少。

  • 出行范围显著增大:农村居民社会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基本出行需求与日俱增;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落后促进了城乡交通跨区域出行需求的快速发展。

2) 农村道路交通资源分配不均衡

  • 道路交通设施投入建设资源分配不均衡:湖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建设投资保持连年上涨趋势,农村地区投资相对薄弱。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建设水平低已成为交通安全短板。

  • 交通管理资源分配不均衡:县级大队平均民警数量约30-50人,平均1名民警需负责三个乡镇的交通管理职能,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3) 交通科技发展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低下、管理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道路交通科技建设及应用一直是农村交通管理的弱项和短板。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规划主要以市区、县城为主,农村地区的关注度和保障力度相对薄弱,物防与技防缺位,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主要以人防为主,管理效能较低。

3. 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1) 推进农村道路交通系统机制治理

  • 强化道安委办公室职能:在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设立常设的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核配编制、经费和人员,赋予其代表政府行使对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府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指导考核等职能。

  • 整合交通安全管控力量:明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由乡镇政府牵头,交管站主抓,安监站、农机站、派出所等部门协管。大力推进“两站两员”建设,其中乡镇交管站要落实专门机构、专门办公场所,按照乡镇规模分类安排2-3名专职工作人员,核定专项经费,纳入市县财政预算。

  • 推进农村交警中队建设:按照快速出警、高效处置、便民利民的原则,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村交警中队建制,建议每2个乡镇设置1个中队,每个中队安排至少3名民警,并按1:1比例配备协警,落实装备和经费保障。

2) 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法治治理

  • 完善立法:加速推进《湖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湖南省实施

  • 加强执法:综合考虑人口、道路、车辆及驾驶人数量等因素,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县域联合执法检查站,按照县城交通管理要素基数、交通事故风险等级设立1-2支由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市场监管、路政、农机等部门联合的执法小分队,增配移动卡口等执法装备、设备,突出加强对农村红白喜事、赶集赶圩、学生上下学及民俗节日等重点时段的执法管理,严查农村摩托车“三无”(无牌、无证、无头盔)、面包车“三非”(非法改装、非法营运、非法载货)、客货车辆“三超”(超员、超限、超载)及酒驾醉驾等重点违法行为。

3) 优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机制

  • 按照“每季全覆盖、每项无遗漏”原则,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省、市、县三级政府安全生产常态化考核,并与社会综合治理考核、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等捆绑挂钩,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上升为党委意志和政府行为。

  • 建议制定出台《湖南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测评指标体系》,按照交通综合治理机制、社会化力量共建机制、文明交通理念普及率、农村道路交通科技力量应用率、道路风险隐患治理率等五维综合指标,量化农村地区交通安全风险水平并按年度考核下级政府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倒逼“三大责任”落实。

4) 提升农村交通参与群体安全意识

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核心在于加大财政投入,关键在于创新宣传途径,让交通安全宣传更加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农村交通参与群体理解和掌握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

  • 强化基础教育:由公安民警、乡镇干部、教师、劝导员等组成的全领域覆盖宣教队伍,从九年义务教育、驾考培训等角度切入,实施常态化、制度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 创新宣传形式:推行由政府购买交通安全宣传服务的模式。针对地域特点,将交通安全宣传“民俗化”利用本地的交通事故、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二、湖南省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指南

《湖南省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点段治理指南》是面向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城市道路、农村公路;以全省各级道安委工作职责为中心,建立和完善宏观管理-微观技术-现场管理三层面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交通安全高风险点段治理工作机制。

立足道路本质安全角度,针对湖南省典型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从道路线形、交通设施、信息化技术应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方面,提高路段治理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系统提升我省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培养交警队伍基层排查工作骨干力量,提高基层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标。

1. 《指南》形成背景

农村地区急剧增长的机动车数量和交通出行需求与相对滞后的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针对农村道路交通特点,制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能”的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方案的需求。

2. 《指南》实施原则与目标

坚持“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循序渐进、综合治理”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力整治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隐患。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逐步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过渡。

3. 判定原则及标准

  • 判定原则:坚持“经济可行、技术可行、方案有效”原则,在公路技术标准和路侧行车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将高风险路段纳入排查整治范围。

  • 判定标准:公路安全影响因素,如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非公路影响安全因素,如机非混行、行人横穿、集镇路段等,均可作为交通安全高风险点段排查依据。

4. 工作排查

建立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开展常态化的道路高风险点段的排查治理,形成工作台账,并确定高风险点段治理的方案,加强督查,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县一级单位主要负责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乡镇、村一级单位发挥配合、实行的作用,确保辖区内治理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图片

5. 农村风险隐患与处置措施

1) 农村公路安全高风险路段类型

  • 不良线形:指公路平、纵线形不满足现有规范要求的线形,包括单个弯道、连续弯道、陡坡、连续下坡、弯道陡坡组合、桥头接弯道6种类别,其分级主要依据是现状线形指标,同时考虑视距情况。

图片

  • 路侧险要:根据路侧净区内垂直落差、边坡坡度和是否临水确定路侧险要危险等级。

图片

  • 桥梁护栏:现有的桥梁护栏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无桥梁护栏、无防护能力的桥梁栏杆、护栏防护高度或等级不足及桥梁护栏端头存在防护空隙等。

  • 平面交叉:主要包括交叉角、平纵线形、视距、渠化完善性及合理性等因素。公路平面交叉由于在车辆构成、驾驶人属性等方面的不同,平面交叉主要的危险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图片

  • 穿村镇路段:分级主要依据主线线形、路侧干扰程度和相应设施完善程度确定。

2) 根据路段的相关定量和定性指标分级

主要是依据现状的现行指标,同时考虑视距、视距遮挡等情况进行分级。“一类”对应的危险度为十分危险;“二类”对应的危险度为一般危险;“三类”对应的危险度为轻度危险。

图片

三、市/县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项目体系

图片

1. 现状调研阶段

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机动车、驾驶员事故违法、道路设施、交安设施、科技设施,主要的运输需求,秩序管理等现状进行广泛调研,这也是未来农村公路发展必要的步骤。

对于收集的数据要尽量电子化、系统化,这是不能缺失的一项工作。基于上述数据开展系统分析,逐渐形成体系(包括分乡镇以乡镇为单元的区域交通安全分析),有利于对乡镇县级单位绩效管理评价的开展,可期望的交通安全水平与实际交通安全水平的对比。

2. 分析研判阶段

对于道路交通设施安全进行分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改善道路设施的状况。针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湖区、山区、平地、平原、城郊等地区,采用不同的分类策略。

对于摩托车、农用车、老年的驾驶员等特殊的道路使用者开展一定的专题分析,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宣教和管理工作。同时可以逐渐开展一些典型性交通事故的重建工作,去了解事故发生的机理,深度分析各类频发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建立档案工作。然后深度调查的案例,提炼出大量的交通安全的特征,服务于交通安全管理的提升。

3. 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阶段

基于广泛的访谈和现场的复核,针对5类典型的隐患点开展排查建档,并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建立乡镇级的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

4. 方案措施阶段

形成包括管理机制优化、典型交通工程设计优化、隐患治理方案、交通科技分析、交通秩序提升、安全宣教方案、改善效果评估方法等一系列的成果,逐渐把科学的交通安全分析和整治处置措施,系统性地应用于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在短期内改善它的状况,在长期持续提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的水平。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