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海外市场

中国智慧城市能力出海中东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中东智慧城市建设:阿联酋、沙特的实践与愿景

深城交新能源三件套出海商业模式设计与实践

编者按

在全球智慧城市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凭借其经济实力和对高科技的开放态度,迅速成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新热土。然而,面对文化差异、技术标准不一致等挑战,中国企业在这一区域的拓展之路并不平坦。

在第十四届智能交通市场年会,智能交通企业海外业务拓展与生态合作交通交流会分论坛中,深城交数字科技(Hong Kong)有限公司总经理丘建栋,发表了《深城交新能源三件套出海商业模式设计与实践》主题报告。

丘建栋分析了全球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以及中东市场的吸引力,讨论了中东市场的挑战,介绍了中国企业出海现状及其发展历程,并分享了出海案例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中国企业出海中东提供了详尽的分析和实用的建议,还强调了应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在中东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401180256.jpg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大基建需求在疫情后呈现收窄态势,这无疑给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回顾过往,中国土木工程师凭借高效的执行力和强大的建设能力,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完成了国外通常需要百余年才能达成的基建工程量。这固然是中国基建实力的有力证明,但也导致了国内基建市场在短期内趋于饱和,过剩产能亟待寻找新的出口。在此背景下,拓展海外市场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dfd5acbd2d57ee943a53a1e1ba161e67.jpg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智慧城市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的目光。接下来,我将从市场洞察、出海战略、项目案例、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中国智慧城市能力出海中东的情况。

一、

中东市场洞察

1. 全球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全球城市愈发注重AI及无人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方面的创新应用。沙特计划发展智能城市治理,应用于交通违章监控、智能垃圾处理、智慧路灯等;马来西亚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交通全局调控治堵;印尼推动智慧城市管理,用于土地管理、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西班牙巴塞罗那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涵盖无人机空中交通管制、智能网联车、智能交通灯等;意大利佛罗伦萨以绿色低碳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方向,通过智慧设备节能减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阿联酋发布国家人工智能计划,发展智慧光储充系统,致力于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中心;新加坡投入智能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涵盖智能出租车、智能公交;德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城市规划流程。这些都为中东智慧城市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2. 中东市场的吸引力

中东地区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从2021-2026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从4570亿美元增长到87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8%,其中中东地区投入增长加快、增量规模大。以智慧交通市场为例,2019-2025年,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计从29.4亿美元增长至42.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0%。

中东地区城镇化率较高,基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阿联酋、沙特等国家经济富裕、政治稳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投入巨大。如阿布扎比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其2030愿景旨在多元化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高科技和可持续发展产业,积极推动各类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实施。

6d028290391e3a51a7fc17b2ed54f9be.png

3a7686f5fb408075027d8157c062376d.png

迪拜应用实时监控与智能信号优化交通流量,部署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缓解拥堵,还推行太阳能和风能项目,发展可持续能源。

5365375fc47d57b8c48c61d0a3ffa33b.png

沙特也在积极改变单一能源出口的经济现状,通过《2030愿景》促进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基建、体育、娱乐、科技等领域。沙特首都利雅得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城区快速扩张、人口增长(人口达760万,城区面积1913平方千米)以及各类大型赛事的举办(如2027年亚洲杯、2029年亚洲冬季运动会、2030年世博会、2034年亚运会等),对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愈发迫切。

3. 中东市场的挑战

中东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呈现“红海市场”特点,竞争日趋激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惯、价值观差异较大,技术解决方案需要适应当地文化。例如,界面设计需考虑当地文化元素、提供阿拉伯语及其方言支持、尊重宗教节日和用户习惯等。

中东地区长期受欧美影响,技术标准不一致且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这给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实施带来障碍。在投标过程中,常遇到老旧的技术标准,国内部分设备因不符合标准或已淘汰而难以应用。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限制也较多,影响智慧城市项目的规划和执行,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合同法律效应和税务政策,确保业务运营合规性。

二、

出海战略与规划

1.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

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出海经历了从设备出口到系统集成的发展过程。2005年之前,主要是设备硬件类产品出口,出海企业以设备供应商为主;2006-2020年,国内央国企海外基建影响力提升,国内企业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有实力的央国企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发展,实力强的民企向整体解决方案出海;2021年至今,出海模式进一步转变,更加注重完整的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出海。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出海方式主要有借“船”出海或联合体投标(依托大型央国企、国民企的土建、通信项目,承接智慧交通部分)、依托当地合作伙伴、自主出海(设立属地化分公司,通过国际展会获取、对接客户)三种。但整体出海业务仍偏分散,未形成合力。

2. 市场进入策略

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项目服务商和产品提供商转变,以本地化数字化公司为主,提供数字化后端产品、运营服务,并针对部分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培养代理商模式,在中东地区培养代理商,形成品牌效应,并为代理商提供产品演示、运维支撑、项目技术服务等支持。

在渠道方面,聚焦当地数字化厂商、与当地政府关系较好的厂商建立代理商渠道;针对一带一路企业,通过大型央企渠道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此外,以项目为支点,适当成立合资性质的本地化公司,提供持续性的本地数字化服务,扎根本土,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当地市场建立更好的连接。

3. 核心竞争力打造

中国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新能源出海“端边云”一体化模式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端”指终端设备,如e-BUS、e-TAXI、eVTOL、手机APP等,直接与用户交互;“边”指边缘设施,如充电站、起降场,提供快速数据处理和能源补给;“云”指云服务平台,集中处理和计算,提供智能决策支持。通过将新能源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终端、高性价比的智能装备以及智能决策支持服务平台相结合,打造地面至低空的全方位电动化出行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高,超级充电桩技术先进,成本低且能与光伏储能一体化。将这些优势整合,形成“端边云”一体化的新能源出海模式,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

此外,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也是重要竞争力。其中,“车”指单车智慧终端机,集成自动驾驶车辆、成套车载设备、自主运行控制演算法、示范场景适配先进技术;“路”指智能路侧设施,如多功能杆、边缘闸道等,兼具完备感知、强力计算、可靠通信功能;“云”指云监管平台,满足自动驾驶示范、准入、运营全流程业务应用服务需求 。通过打造全域自动驾驶示范区,分阶段实现商业化落地,提升中国自动驾驶方案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三、

项目案例分享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中国企业在海外遇到了诸多问题。以智慧公交项目为例,部分国家对数据合规和安全要求极为严格,而当地基础设施却相对薄弱,网络覆盖不足,许多道路还处于建设阶段,这使得数据传输面临极大困难。同时,客户对公交系统的理解和专业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客户对公交系统的功能和需求认知有限,难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增加了项目定制化的难度。此外,智慧公交项目前期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耐心。

除了智慧公交项目,一些国家在交通领域还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公共交通发展困难、应急响应不足、信号机品牌繁杂难以统一联控等问题。在一些高密度发达城市,如雅加达、越南、泰国等地,公共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小汽车出行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在应急响应方面,遇到突发事件时,交通管理部门的反应速度较慢,无法及时有效疏导交通。在信号机管理方面,由于采用多个品牌的设备,各设备之间难以实现统一联控,甚至部分设备仅能实现单点自适应,无法发挥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

但这些问题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可以凭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标准,用互联网思维和管理平台思路重新定义数字化基础设施。例如,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整合各类交通数据,实现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优化公交线路规划,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缓解交通拥堵。下面是几个具体例子。

1. NEOM项目

NEOM地区的建设涉及顶层设计和规划、多模式交通一体化、智慧道路、智能网联接驳等多个领域。在该项目中,企业面临着确保数据安全、定制化解决方案、项目带来实际效益以及在无前期付款情况下进行大额前期投入等挑战。

NEOM方面非常注重数据安全,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严格符合数据保护的标准和法规;与国内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NEOM的网络覆盖不足,很多地方甚至没有4G服务,解决方案需要适应不稳定的网络环境;客户对公交系统可能不够专业,提出的解决方案需要定制化、本地化,详细说明功能实现、解决的问题及带来的具体价值;售前阶段需要提供详尽的实施方案,通常要求企业在没有前期付款的情况下进行较大的前期投入,以确保方案的实际可执行性。

2. 利雅得城市交通项目

利雅得面临着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足与紧急响应延迟等问题。公共交通覆盖和吸引力不足,高度依赖私家车,与G20城市相比,交通拥堵水平高达63%,远高于G20城市平均水平,公交网络覆盖和出行时间效率不足,公共交通使用率相对较低,小汽车分担率高达89%,而公共交通只占12%。

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不足,紧急响应时间长达24分钟,每100公里道路上平均只有11.64个速度摄像头,交通执法监管效率低,受设备制约严重;高峰时间拥堵严重,特定时段和地点(如政府部门、机场等)的交通压力巨大,且由于地区文化生活习惯差异,呈现三高峰的特征。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依托智能交通运作,提升公共交通发展水平,优化交通管理,缓解交通拥堵。

四、

出海挑战与策略

1. 面临的挑战

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出海中东面临文化适应、商业逻辑、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政治风险等五大挑战。文化方面,界面设计、语言支持、宗教节日和用户习惯等都需要适应当地文化;商业逻辑上,要适应商业环境和法律法规差异,深入研究合同法律效应和税务政策,确保业务运营合规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需遵守当地数据保护法规,建立数据加密和处理流程,完善用户同意和隐私机制;信息安全上,要确保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防范技术窃取和网络攻击,与政府合作进行安全审查;政治风险方面,要关注地区政治动态,灵活调整市场策略。

2. 应对策略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本土化策略,以及密切关注地区政治动态和合规性,逐步构建在中东市场的竞争优势。本土化策略包括深入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确保产品设计和市场策略与当地文化相契合,定制化产品设计,根据本地需求定制产品,提升用户接受度和满意度,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预先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政治与合规策略要求密切关注地区政治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策略,根据政治和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业务策略,确保产品符合当地法规,通过必要的安全认证。在海外业务管理上,采用放风筝模式,把握大的决策方向,不过多干涉细节,利用产品优势,匹配业务先行。在人才团队建设方面,信任并善用当地员工,建立强大的团队和文化适应性,利用当地华人团体,促进文化融合 。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考虑税收、就业等因素,防范可能的法律和税收挑战,实现本地化经营、生产和运转。

中国智慧城市能力出海中东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如新能源产业链、智能交通技术等,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本土化策略、精细化管理和创新商业模式,在中东市场扎根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