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运

苏州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规划,从具体项目的实践经验到产业布局的宏观规划,为交通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编者按:在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交通领域也深受其影响。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与车辆数量剧增,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碳排放超标等问题愈发凸显,传统交通管理与运营模式亟待升级,智能交通建设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所在。

在第十四届(2025)智能交通市场年会“智慧交运新引擎:人工智能与数据治理赋能交通创新”论坛中,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大数据管理处(科技信息处)处长陆庄伟作了《苏州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报告。

陆庄伟详细阐述了苏州交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初步成果,分享了苏州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规划,从具体项目的实践经验到产业布局的宏观规划,为交通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正文: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深度融入各行业,交通运输业也迎来智能化变革浪潮。苏州作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前沿城市,积极投身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探索应用,全力推动交通行业智能化转型,旨在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服务品质。此次分享,希望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01

苏州交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初步探索

(一)自动驾驶先导试点项目

早在2017年左右,苏州市便敏锐捕捉到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2022年,在交通部全国首批智能交通先导试点遴选工作中,苏州的自动驾驶项目成功突围,成为江苏省该方向唯一入围项目,苏州也成为唯一入围试点城市。

经过约两年的努力,该项目成果斐然。累计投入四百多台各类自动驾驶车辆,如robotaxi、巴士、清扫车、售卖车等,形成了规模化应用。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指南和规范,为苏州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凭借这些成果,苏州去年成功入选交通部、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的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在全国车路云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b8494f82d5d38f633deb068ab7cfacad.png

(二)港口领域数字化转型项目

去年,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推进公路水路数字化转型试点。苏州张家港港务集团的干散货码头全无人作业系统项目表现出色,入围交通部遴选的18个公路水路数字化转型代表案例。

该项目对干散货码头作业流程进行全方位无人化改造,从船舶靠岸、货物装卸到场内运输,实现全流程无人操作。驾驶员从现场转移至后台指挥中心,借助5G技术远程操控现场作业车辆。这一创新举措不仅降低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改善了作业环境,还得到了交通部科技司和省交通厅等各级领导的认可与关注。

7095d008153a594b3eae0d1dd904e478.png

(三)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监管系统

苏州运输行业规模庞大,拥有3700余家运输企业、5.56万台运输车辆和六万多名货运驾驶员,境内及过境的危险品运输车辆数量众多,安全监管压力巨大。

为解决这一难题,苏州于去年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实现对超限超载驾驶、闯禁区、恶意关闭定位终端等违规行为的精准监测。同时,推出红黄绿三类分码赋码分类机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显著提升了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监管成效。该案例成功入选去年交通部发布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典型案例。

37f163cd9e3877d8b63593a276f70e22.png

(四)水上智慧哨卡项目

苏州围绕京杭运河苏州段建设水上智慧哨卡项目,通过安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外场智能化感知设备,结合后台智能算法分析,对船舶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监测。

早在2015年,苏州就组建了全国首个地级市交通指挥中心,该中心7×24小时不间断运转,为水上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去年,指挥中心团队参加全国光华杯千兆光网大赛智能交通专题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97a211b1786970aafca74cd23c9639a7.png

(五)AI+智慧驾培项目

苏州承担省厅试点任务,在全市驾培学校推广机器人教学系统。该系统打破传统“一名教练员、一辆车、一个学员”的教学模式,实现“一名教练员、多辆车、多个学员”的高效教学。

应用机器人教学软件后,不仅提高了教练员教学效率,还通过数据分析为学员提供个性化驾驶技巧指导,提升了学员考试通过率。试点期间,学员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的高水平。

95ad61dce2381144afaa8b6b4777649d.png

(六)高速公路无人化智慧收费站改造

苏州G1522常台高速城区收费站过去拥堵严重,节假日和休息日尤为突出。去年,苏州对其进行智能化改造,车道由3进6出9车道拓展为5进8出13车道,并应用收费机器人、自助发卡机器人等设备,实现自助加智慧收费模式。

改造后,收费站通行顺畅,人工操作大幅减少,成为公路水路数字化转型的成功范例。

6aec2f89504ce65f66e174fd3e601b35.png

(七)公路智慧巡查系统

苏州利用装有外场感知设备的巡检车巡查公路,借助机器视觉和图像分析技术,及时发现道路病害隐患。相关信息通过app上传至后台,养护决策指令也通过app下达给作业人员,实现道路病害快速处置,保障路面安全可靠。

53e417a8ca1557033ffcc4b7cdb75d3d.png

(八)交通AI智能助手

春节前,Deepseek技术引发广泛关注。苏州交通局联合市属相关集团,在半个月内完成Deepseek平台本地化部署,确保数据安全。目前已初步上线工单识别分析和数据智能报告生成两个应用场景。

工单识别分析借助平台实现工单自动分配,取代人工操作;数据智能报告生成辅助指挥中心生成工作简报,提高报告撰写效率,还能发现一些人工分析未察觉的问题和规律。实践发现,要充分发挥大模型平台优势,技术开发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需密切合作,深度参与模型训练优化全过程。

c5fe80709c473e1e6b192a4bfb14c07c.png

02

苏州市关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考量

苏州是全国唯一同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的城市,这彰显了苏州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度重视。

今年2月14日,苏州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发布一系列支持政策。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企业,最高可获2000万补助;承担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的,最高可获1000万补贴,在人才、标准制定等方面也有相应资金支持。这些政策旨在吸引产业龙头企业和高端人才汇聚苏州,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31debf3347740e39d93f7ef7ed7a2aca.png

同时,苏州市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明确在15个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探索,交通领域是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到2027年底,每个领域培育15-20个垂类大模型,全市累计培育300个大模型。尽管任务艰巨,但苏州将积极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各领域深度融合。

03

苏州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与重点任务

苏州市提出“14815”总体思路框架,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1”心聚能:未来三年整合交通领域算力资源,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强大计算支持。注重复用现有算力,根据场景需求合理部署算力平台,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4”维集萃:聚焦交通建设、养护、运行管理和监管四个维度,构建全面数据集,为人工智能算法训练提供丰富数据,助力精准决策和高效监管。

·“8”景生辉:涵盖公路、水运、执法、物流、轨道、公交、自动驾驶和驾培八大类应用场景,基于交通管理单位职责和交通国企业务范围确定,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多样化场景。

·“15”果盈枝:计划在交通行业培育15个大模型应用项目,推动交通系统智能化升级。

c997a54a11bf77306a42d96a24a36dc3.png

最后,诚邀各位同仁前往苏州指导交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发展。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交通运输行业将在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