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无人机 | 郑州交通管理迈向智能化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开辟新路径
在城市规模持续拓展的进程中,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各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核心难题。郑州市车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对交通信号配时的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智能交通领域正迎来深度变革,DeepSeek凭借其卓越的语义理解、数据挖掘及智能决策能力,已在多地政务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为交通管理带来创新性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融入各行业。郑州交警坚定践行科技兴警战略,持续向科技要警力,向数据要战斗力,将无人机与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嵌入交通信号配时优化工作,致力于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开辟新路径。
01
数据采集革新:无人机开启精准交通画像
图1 花园路与宏康路交叉口无人机航拍图
传统的微波车辆检测器、雷视一体机、环形线圈检测器等在交通数据采集上存在诸多局限,如检测范围有限、易受环境干扰等。而无人机的应用为数据采集带来重大突破。其凭借高空俯瞰优势,可获取广阔视野,全面呈现交通状况。
由于机动性强的特点,使无人机能迅速抵达指定区域,在地面采集设备匮乏处灵活填补数据空白,按需调整采集位置与范围。以郑州市花园路与宏康路交叉口为例,通过无人机视频采集,快速获取道路宽度、车道宽度、交叉口渠化情况等关键数据,并精准统计各方向车流量:
表1 花园路与宏康路交叉口车流量精准统计数据
02
管理迈向智能化:DeepSeek 助力通行效率飙升
在郑州市交通管理的革新之路上,郑州交警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无人机+人工智能AI”技术巧妙融合,其中DeepSeek凭借强大的语义理解、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能力,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它深入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动态调整信号配时,以实现交叉口通行效率最大化,为城市交通拥堵困境找到了破局之法。
(一)主次干道交叉口“冲突分离”
郑州交警运用DeepSeek,对花园路与宏康路交叉口实施了四相位控制划分优化。DeepSeek如同一位拥有智慧大脑的交通指挥官,根据车流量数据,合理分配每个相位的绿灯时长。车辆等待时间大幅减少,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各方向交通需求都得到充分考量,交通资源实现了高效配置。通过将周期延长至180秒(增加10秒),相位切换损失有效减少,排队与延误达到平衡。四相位控制让各转向车流有序分离,交通冲突点大幅减少,车辆碰撞事故发生概率降低,为道路交通安全上了一把 “安全锁”,如图4所示。大周期策略的采用,减少了车辆频繁停车,主干道南北方向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东西和南北方向都充分保障了行人安全过街时间。通过优化使南北左转饱和度降低0.06,下降了11.1%;东西直行饱和度降低0.02,下降了4.5%;东西左转饱和度降低0.15,下降了22.4%。
图2 花园路与宏康路主次干道交叉口优化前后相序示意图
图3 花园路与宏康路主次干道交叉口优化前后东西左转冲突航拍图
(二)双主干道交叉口“协同优化”
花园路与三全路作为郑州市的重要双主干道,其交叉口的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作为双主干道交叉口,在郑州交警的优化方案下,也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以花园路与三全路交叉口为例,经过优化,通行能力实现显著提升,南北直行提升19%,东西左转提升34%。饱和度方面,各个方向的左转和直行饱和度均呈下降趋势。南进口直行车道饱和度从0.65降至0.57,下降了12.3%;东进口左转车道饱和度由0.65降至0.58,下降了10.8%。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DeepSeek和无人机技术精准发力的成果,通过双主干道交叉口“协同优化”,让交通变得更加顺畅。
图4 花园路与三全路双主干道交叉口优化前后相序示意图
图5 花园路与三全路双主干道交叉口优化前后效果对比航拍图
郑州交警凭借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为郑州市交通管理带来显著改善。这些成果不仅让郑州市民切实感受到出行的便捷,更为其他城市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人工智能AI”技术将持续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发光发热,它能凭借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助力交警部门精准洞察拥堵点,迅速进行疏导,极大提高交通管理的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推动郑州市交通管理稳步迈向智能化时代,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3
科技赋能与专家经验:智能交通管理的“双螺旋”进化
在见证“DeepSeek+无人机”技术组合带来显著成效的同时,郑州交警也保持着对技术应用的清醒认知。如同DNA双螺旋结构的相互制衡,智能交通管理需要科技赋能与专家经验的双向驱动。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处理大量交通数据并生成优化方案,专家经验则能够提供对复杂情况的判断和调整,两者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交通管理的整体效果。但是交通状况复杂多变,仅靠技术难以完全应对现实中的所有情况,实际使用时仍需要进行多次学习和迭代来降低幻觉率。同时交通管理涉及公共安全,生成的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的审核,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如考虑相邻交叉口的信号相位差、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守法情况、道路两侧车辆违停情况等。
接下来,郑州交警将持续深化技术运用,建立“无人机+Deepseek”信号配时系统,实现方案的虚拟验证。继续推进自适应信号控制平台建设,搭建市民参与平台,通过“绿波体验指数”等指标收集出行反馈,推进重点路段绿波智能化自适应。技术终将回归服务本质,当我们站在花园路优化后的路口,既能看到无人机划过的科技弧线,也能听见交警指挥哨声中的城市脉动。这或许正是智能交通管理的终极形态,让冷冰冰的算法理解热腾腾的生活,用理性的数据守护感性的出行体验。郑州交警将继续坚持科技兴警战略,探索应用新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市民打造更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
作者简介:祝伟峰 高阳 李世杰 郑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