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车道在国内的困境及未来之路
潮汐车道未来之路怎么走
导读:
近段时间看到一些新闻报道,一些城市跟随交通发展大流,在城市内设置了部分路段的潮汐车道,但是在潮汐车道运行一段时间之后,路段的交通拥堵却没有解决,且引发了市民对潮汐车道设置的不满,纷纷要求交通管理部门铲除相关路段的潮汐车道,恢复原有的交通组织;至此,实施不久的潮汐车道又被紧急铲除。笔者在思考,本来潮汐车道就是为了充分利用道路交通资源解决交通拥堵的手段,为什么又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呢?那接下来通过分析潮汐车道目前在国内所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走出困境的建议。
01 潮汐车道的困境
潮汐车道是一种根据交通流量变化灵活调整车道行驶方向的创新交通管理措施。其特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时间段内的交通需求,调整车道的行驶方向,从而有效提高道路的利用率和通行效率。然而,潮汐车道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困境,具体如下所示:
1、技术实施中落实方法差异性大
潮汐车道的实施细节上面,需要兼顾的问题比较多,比如潮汐车道方向变更的便利性,潮汐车道使用的安全性及潮汐车道变更时信息传递的快捷性。所以全国各地在设置潮汐车道时需要结合其他的一些硬件设施保障潮汐车道能安全又快捷的落实。比如部分城市以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为移动平台,操作特制水马以完成潮汐车道的方向的变更。而部分城市是通过在潮汐车道两端设置车道灯,通过控制车道灯的变换实现潮汐车道方向的变更。也有一些地市,只是利用地面标线及标志牌简单的传递潮汐车道方向的变更信息。不同的城市针对潮汐车道有不同的实施方法,导致市民在不同城市遇到不一样的潮汐车道时,不知道怎么使用潮汐车道,最终影响潮汐车道的运行效果。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目前受经济及技术的影响,各地的潮汐车道实施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潮汐车道缺乏统一的标识性,政府部门赋予潮汐车道的权威性有所减弱。
2、前期投入及后期运维成本较高
潮汐车道的实施需要配套的交通设施和管理措施,如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可变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等。然而这些硬件的投入都需要后期的硬件及软件的维护团队。在实际运行中如果缺少某一环的运维,这些设施都会因为故障或维护不善的问题导致潮汐车道无法正常运行。此外,潮汐车道的设置和管理也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包括设施购置、人员培训、日常维护等。所以潮汐车道的设置意味着一项长时间的支出费用,给一个地方的财政支出较大的压力。
3、道路通行效率与安全的考虑
潮汐车道作为提升道路通行效率的一种手段,无论在运行阶段还是方向变更阶段都会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例如,如果潮汐车道的切换频率过高或切换时机不合理,可能会导致驾驶员道路车道功能的混淆和道路交通拥堵。此外,由于部分市民缺乏对潮汐车道的信息的了解或者潮汐车道变更信息传递不足的情况下,潮汐车道的设置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车速快的路段。因此,潮汐车道的设置也意味着一种责任,所以潮汐车道的设置需要权衡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4、优化效果受公众意见影响较大
潮汐车道的设置需要牺牲某一方向车流通行效率以提高对向车流通行效率的目的。在实际的交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的潮汐车道通常不会得到表扬,但是会因为某一方向车流的车道数变少会收到比较多的公众舆情反馈意见,而这些公众对于交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也是影响潮汐车道实施效果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公众对潮汐车道的设置表示不满或提出改进建议,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认真考虑并作出相应调整。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选择取消潮汐车道或进行其他改进。
5、潮汐车道设置条件比较苛刻
根据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ITE)推荐的潮汐车道设置条件,理论上需要满足以下4个方面:
(1)车道条件。道路上机动车车道数为双向3车道以上。
(2)流向条件。重交通流的流量方向分布系数最低为2/3。
(3)通行能力条件。重交通流方向在使用潮汐车道,轻交通方向在去掉潮汐车道后,通行能力应能满足各自交通需求。
(4)道路条件。道路上不存在中央分隔带或路面电车轨道。
基于国内的城市发展现状,城市中各道路的流量在高峰期均较大,设置潮汐车道的流向条件、通行能力条件比较难满足,所以潮汐车道的设置条件很多均无法满足。
02
潮汐车道未来之路怎么走
作为交通工程从业人员的笔者,也主导过部分城市的潮汐车道方案的分析及设计;整体而言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决策者对于潮汐车道均持保守态度,那如何打破这种桎梏,让潮汐车道走出困境呢?
(1)完善道路交通数据分析,契合潮汐车道设置条件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者,不能一味盲目的上马潮汐车道,需要对道路的交通数据进行全时段、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只有道路条件真正契合潮汐车道设置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潮汐车道的设置,并且在后续的时间中需要掌握道路的车流变化情况,避免由于车流变化导致潮汐车道与车流不匹配的问题出现。
(2)加强对潮汐车道的宣传,让市民更了解这种新技术
像潮汐车道这种新技术,只有市民会使用,使用效果好才是交通管理的最终需求,但是作为非专业的人员,需要通过媒体宣传、交通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对潮汐车道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潮汐车道的认识和接受度,这样才能让潮汐车道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对新型技术的政策扶持,更科学的使用潮汐车道
为了更科学、更规范的设计潮汐车道等新型交通控制策略,政策应该加强对交通控制技术在政策及资金的扶持,鼓励各地交通部门加强对新型技术的培训,或者引入第三方服务单位专职专岗设计及跟踪潮汐车道的使用情况,提高潮汐车道的使用效果。
(4)完善更新潮汐车道的国标规范,提高潮汐车道设计样式统一性
为了加强潮汐车道设置的规范性及统一性,提高潮汐车道的权威性,迫切需要对潮汐车道国标规范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完善。在设施设置、颜色的醒目程度、尺寸的精确数值,到样式的独特设计以及设置位置的科学规划,都需制定明确而细致的标准;对导向灯的亮度、颜色切换逻辑、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也应给出严格且符合实际交通需求的界定;针对物理隔离设施,从材质的强度与耐久性,到高度、安装及维护的具体流程,都要构建起完整且规范的体系。
03
结尾
潮汐车道是一种充分利用道路资源的新型交通管理技术,目前因受到施工条件、实施成本、市民舆论等因素制约,在国内推行存在一定的难度。可通过加强实施前的数据调研分析、规范设置、科普宣传等手段进一步完善推广,有效提高潮汐车道设置的科学性及市民的适应性。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