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智慧高速如何有效避免各类风险隐患?

高速公路如何提升感知风险告知风险、有效避险的能力和水平

7月19日20时40分许,在G4015丹宁高速(丹凤县至宁陕县)水阳段(柞水县至山阳县)山阳方向K46+200米处发生桥梁垮塌事件,应急管理部门20日发布的最新消息是遇难人数增至12人,31人失联;今年5月1日2时10分许,广东省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米处发生路面塌方,造成48人遇难,几十辆车辆受损的严重事故。

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高速公路上接连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令人极其痛心,事故原因类似,均为恶劣天气下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高速公路某一路段道路中断,车辆因规避不及,造成惨重的伤亡事故,预防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任重道远。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出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因高速公路具有跨区域、车速快、流量大等特点,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给交通出行者提供巨大便捷的同时,交通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不可估量且难以预测,比如梅大高速和丹宁高速公路事故。

当前机动车和驾驶员呈逐年增长态势,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因异常情况造成的交通事故常有发生,尤其在假日如春运、五一、暑期、国庆等车辆大流量期间,高速公路因人们集中出行,经常出现多点、较长距离的交通拥堵等情况,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给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虽然各地都在全力打造智慧高速公路,各种交通管理智能科技设备迭代升级,数字化交通管理技术日新月异,在交通事故的防范和减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因此实现“全路网感知、全方位服务、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的智慧高速公路是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然而交通事故的偶发性还时时存在,高速公路因异常事件导致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消除,当前困扰高速公路各类风险隐患有效感知的痛点在哪里?驾乘人员第一时间捕获各类风险存在的难点是什么?有效避免各类风险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当前高速公路各类风险隐患有效感知的痛点

首先视频监控系统发现“可见”风险率不高,实时性不强。虽然现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设备基本实现所涉辖区全覆盖,但是还没有完全实现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覆盖。视频监控覆盖范围不全。

当前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建设多采取视频探头高空瞭望、低空补盲的“高低”搭配组合,高空视频可见区域距离远、范围大,可发现某一路段异常情况,但发现某个点异常情况的能力有限,低空补盲探头刚好弥补高空视频的不足,对高速公路具体某个路段点位上的情况可以很清楚地发现,但高、低空视频监控设备只能对准路段某一个方向,没有实现360°全景全覆盖,不具备实时发现路面可见风险能力,并且监控设备夜间盲区(点)过多,在夜间无补光设备的情况下自动转入黑白成像模式,可见距离较短,对异常情况识别度不高,加之车辆灯光照射等外界因素影响,视频巡检路面情况达不到高效、及时。

视频巡检智能化水平不高。现有交管视频巡检系统多采用人工手动巡检,没有做到自动巡检和自主识别模式,需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日常的人工巡检工作,对于路面上的可见存疑情况,特别是事故点、拥堵点、抛洒物等情况不能做到及时发现,自动报警。外界因素对视频巡检干扰影响较大,因高速公路周边多种植树木,树枝生长快,极容易对低空视频所涉区域进行遮挡,如不及时进行树枝修剪,可形成视频致盲区。

同时在大雾、雨雪等恶劣气象环境下,高低空探头视频系统可造成视频巡查盲区,严重影响视频监控系统使用。交通事件检测设备效率不强。当前有部分交通事件检测设备投入高速公路路面使用,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设备检测距离过短。设备的有效检测距离局限于固定区域几百米以内,若对全路段进行区域覆盖则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成本较高。

其次事件检测报错率过高,不具备自动甄别功能。再次受外界因素干扰过多。如恶劣天气、树木遮挡等情况,极容易造成设备误报。

其次气象监测设备准确预报“可感”风险率不强,波动性较大。当前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在高速公路恶劣天气预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高速交警部门多以此预报信息作为安排科学部署警力的依据,但对于某些突发天气情况,比如团雾、局部暴雨以及极端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波动性较大。

如暴雨对高速公路安全行车造成的影响很大,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长距离、跨区域等特点,天气预报仅能够预报到较大范围区域内可能有强降雨等信息,不能精准预报到高速公路路段某个区间内有暴雨等信息;再如在高温天气情况下,车辆在高速公路长时间行驶过程中,极容易造成车辆轮胎爆胎,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自身和他人的危害性难以估量,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对于高速公路地面温度感知预报信息获取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车辆爆胎指数信息,还有就是对易滑、结冰等路面的预报监测问题的缺失。

此外预警提示设备发布风险信息“可知”覆盖率不全,作用性有限。当前为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各种提示提醒设备在高速公路上得到普遍应用,但设备的使用率作用性相对单一。

比如弯道预警屏,仅仅警示和提示驾驶员在进入高速公路弯道前减速慎行,无法像测速设备一样做到有效降低车辆速度;车道提示器虽然能够显示高速公路的通行状况,然而一旦提示器信息更新不及时,容易造成驾驶员的误判。

可变信息情报板是目前高速公路应用率相对较高的提示提醒设备,多发布交通路况、安全提醒、天气、施工和突发情况等,但两个可见信息情报板之间设置距离大,对于突发情况的信息发布有延迟,且可变情报板发布信息有时过多,驾驶员未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前方道路可知信息情况;高速公路高音喇叭又称定向喇叭或者强声指向性广播系统,虽然满足了高速公路语音提示路况的需求,但是突然的语音出现,可能造成驾驶员不适,容易引起驾驶员分心驾驶,而且如果在高速公路沿途有村庄等居民聚集区,尤其是在夜间,容易造成扰民等情况。

高速公路上第一时间捕获各类风险存在的难点

(一)地图导航软件、浮动车等捕获危情险情未能进行“实时预报”。

首先导航软件发布危险情况“可防范”信息实时性不强。因高速公路路网四通八达,长距离全封闭、立体跨区域等特点,驾驶员常常需要借助地图导航软件为陌生交通环境提供导航服务,还可以合理规避高速公路交通电子设备抓拍超速、占用应急车道、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高速公路机动车驾驶员使用导航地图服务占到60%以上,而且地图导航现在可提供高速公路车道级的精准导航服务,为驾驶员安全出行提供便捷服务,但导航地图在高精度全息时空地图服务方面还有欠缺。

首先地图导航软件没有开放高速公路路桩号信息,导致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发生突发情况时,无法第一时间精准获取具体的高速公路点位,难以及时寻求救助,虽然高速公路路边设置有公里桩号牌,但是车辆一旦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或故障,驾驶员因经验不足或者心里紧张等因素,无法第一时间寻找到桩号牌,而且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情况下,寻找桩号牌的风险和难度也大,严重影响到公安交管部门应急救援响应时间,极容易造成机动车次生事故发生等。

同时地图导航软件虽然有上报路面情况等功能,但还未开发或使用“一键报警”上报突发或异常情况等紧急功能,无法在遇到险情的时候,第一时间与同路段的驾驶员共享险情信息,难以为即将经过该路段驾驶员提供可防范险情的信息。

其次浮动车数据采集路面隐患“可捕获”信息使用率有限。目前浮动车在探测路面异常情况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

当前在芜湖地区,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与顺丰物流公司合作,利用物流车自身携带的AI视频系统等,对高速公路上的抛洒物、行人、交通事故等路面异常情况进行采集,数据实时反馈到其公司自研的丰图慧眼平台系统,公安交警部门可及时分享浮动车采集到的异常信息数据内容,高速交警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进行处置,但该数据采集受到浮动车辆通过高速公路路段频次影响很大,效果不一,同时因没有与相关地图导航软件进行协作联动,无法让导航用户快速获取道路前方的危险情况。

(二)交通管理部门对路面风险隐患未能做到“实时预警”。

高速公路交管部门能够获取海量的基础数据,但没有对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加工”分析,出现数据“看得见,用不上”的窘境,一方面是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则是无效数据过多等原因,无法高效实现对交通安全管理风险的预测和评估。

同时交管部门基层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理念形成顶层热、中层温、下层冷的局面,新技术或新系统研发常常缺少基层充分的调研,基层的所需所想所用不能够真实反映给研发人员,形成科技创新技术“高大上”但不接地气,不能满足基层需求、服务交通管理实战的需要,“建用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三)人车路协同系统对各类风险隐患未能实现“实时预见”。

目前人作为机动车的操控者,对于路面险情的规避和处置往往依赖于个人判断,是通过经验、外部信息等综合判断后几秒内采取的紧急措施,但偶然会产生误判,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当前的无人驾驶技术还不成熟,还无法做到自动驾驶的水平,在单车智能驾驶方面,无法满足主动避免险情的发生,前段时间各汽车厂家都在测试车辆自动刹车辅助系统(AEB),结果差异较大,且车辆在高速行驶和低能见情况下的AEB效果不理想,还有需要大力提升的地方。

有效避免高速公路各类风险隐患的方式方法

(一)以 “一张电子地图”为平台搭建高速公路异常事件预警预测系统。

建议由国家层面相关部门主导牵头,车企、路企、交通、气象、公安、导航服务公司等部门打造“一张电子地图”,建立以车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高速公路异常交通事件预警预测系统,推进数字化交通管控技术,加强交通出行特征规律分析,将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传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通信传输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有效集成。

同时积极推进车联网、车路协同等条件下的新型交通管控技术,并基于数字孪生的交通管控和决策支持技术,探索交通管理大模型等新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深挖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应用效能,各部门共建电子地图基础数据和实时数据,共管电子地图信息获取和发布渠道,共享电子地图相关数据,同时对交通参与者开放风险感知精准服务功能,打造全方位综合性的风险隐患感知平台,提高获取高速公路风险隐患能力。

(二)以大数据技术为架构建立高速公路分析研判指挥系统。

大数据技术因其具备数据量大、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等特点,通过对高速公路各类相关数据的“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成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必备手段。

当前高速公路车流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安全预警等数据“加工”和“增值”作用还不明显,特别是对交通隐患排查发现及整治成效、交通拥堵严重程度、交通事故发生危害等交通影响预警预判不足、跟踪不及时,管控措施不到位等,因此需要建立大数据架构下的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系统,通过此系统收集汇总高速公路车流量、违法行为、气象数据、隐患点段、警力数据等交通元素信息,对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数据进行碰撞分析,形成对未来一周甚至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半年的交通安全形势评估和预测。

根据评估和预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隐患治理、违法行为查处、警力重点投入等,为人工干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使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更有前瞻性、预见性、防范性。

(三)以一专多能为基础培养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人才系统。

要培养“两结合”(两结合即为结合未来需求、结合基层需要)的创新人才,紧紧围绕服务于实际交通安全管理应用,完善健全各种机制,积极培养基层科技应用创新专业人才,让科技创新技术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科技应用成果。

同时组建国家层面的政产学研结合的智慧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人才智库,为交通管理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研究提供决策支持,激励面向基层的创新创造,最大限度的为基层科技创新应用提供良好的激励环境,让交通安全管理科技创新技术更多的来源于基层,实用于基层,服务于基层。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