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狙击枪在狙击手手里才能狙击 | 再谈感应控制

交通检测设备“维”“稳”工作任重而道远

湘潭之行,感触良深,千头万绪之中,抽出三个线头来说说:

第一个:能不能换个视角来定义控制方式?

未到湘潭,信控中国群里已经讨论了好几天,最显眼的话题是“湘潭做的算不算是感应控制”,专家们各执已见。“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说法都是舶来品,加上几十年前提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现在丰富的检测手段、软硬件设备和网络传输条件。所以专家们各有各的理解也属于正常。

我想能不能换个视角和维度,用“什么参数变化了”来区分我们现在用到的控制方式:

  • 其中一类是触发当前周期配时参数动态变化的。

  • 另一类是触发当前周期后的周期配时参数动态变化的。

  • 可能还有一类是前两类的结合,触发当前周期和后面周期的配时参数都动态变化的。

至于具体是什么样的算法逻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二个:狙击枪在狙击手手里才能狙击。

湘潭的蔡小柯警官说了一句话:湘潭感应控制参数调整和优化的工作量,至少是多时段定周期控制参数调整工作量的十倍。

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必要广而告知一下:越高级的控制方式,越需要专业人员付出专业的劳动!

一直以来,行业内有相当浮躁的观点误导用户:有了自动控制的系统,就不需要人参与了。自动化信号控制系统成了“替代人类”的万能救世主。

没有军队会给普通士兵配备狙击枪,变通士兵用AK47就好了,精准度低,傻瓜式使用。狙击枪是专为狙击手准备,没有狙击手,狙击枪还不如AK47好用。湘潭的成果,就是“人工”+“智能”的成果,而不是“人工智能”的成果。

第三个:维比建重要、稳比准重要。

谈到感应控制,不得不谈检测器。这里也有个误解,总是在讨论什么检测器更适用于感应控制。

我到过国内很多城市,在检测器方面,大多数城市的情况都极其相似:建设了很多,在线的减半,有稳定数据的再减半,数据能用来做信号控制的再减半。想用12.5%的数据来掌握路口交通情况和控制路口,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检测器的运维,无论是在经费保障方面,还是在机制建立方面,普遍都得不到重视,而湘潭是例外之一。维比建重要,不运维,建了也白建。

行标上要求的95%以上的检测精度,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据的信号控制方法和软硬件来说,都没有必要。个人觉得,对于信号控制,数据稳比准重要,宁可牺牲10%的数据精度来增加10%的稳定性。

交通检测设备的“维”“稳”工作任重而道远,当前欠账太多,希望行业同仁们奔走相告,积极呼吁!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