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眼中的 2024 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
企业代表的参会感受
2024年1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8条,运营里程10205.6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进站量15.9亿人次。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运营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政策引领下,轨道交通逐渐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发展趋势。
近期,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MetroTrans 2024)在南京掀起城轨交通热浪,500多家国内外展商搭台竞秀、200余位海内外演讲嘉宾同场分享,持续擦亮城轨行业“最有价值展会”的底色。
多年来,我国大规模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实践,极大促进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丁树奎表示,自主化工作是协会重点推动工作之一,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自主化的重点领域。
一方面,要在传统领域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创优,实现自主可控;另一方面,要在数智化新兴领域创造可以领跑世界的新技术、新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秘书长王燕凯强调,城轨行业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城轨交通行业数智化水平,积极促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助力全行业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安全管理、技术装备这三大极具挑战和前景的领域,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他指出,“信息化是推动城轨交通行业发展的关键,要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乘客体验;安全管理是行业基石,必须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城轨交通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技术装备是核心竞争力,要不断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系统的运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城轨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共同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推动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大会期间,赛文交通网还采访了佳都科技、海康威视、海信网络科技、西门子、集和诚等企业代表,分别谈了谈他们的参会感受。
“佳都科技专注并深耕城市群立体交通建设,并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通过‘建设-运维-统筹’一体化模式。”
——佳都科技副总裁兼产品研发业务群总裁张少文
长期以来,佳都科技专注并深耕城市群立体交通建设,并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通过“建设-运维-统筹”一体化模式,深度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自主创新及数智化转型的蝶变之路。佳都不断加强与业主单位、产业链伙伴生态和技术协作,助力数字经济和城市群立体交通融合发展,为中国绿智城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2024北京-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期间,佳都科技举办了“AI赋能 融合创新”——智慧城轨自主创新产品及方案发布会,发布了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公交一体化运营方案三款自主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赋能中国城轨行业发展新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其性能大幅提升,涵盖十亿至千亿不同参数规模,形成了自然语言大模PCITransGPT、视觉大模型TranCore-V、多模态大模型TranCore-M、时空决策大模型TranCore-TS等产品矩阵,被经典喻为大模型“全家桶”。
不仅在破解大模型底层技术难题上,围绕应用层面的探索也达到更优异的效果,实现了从技术最佳实践走向业务价值工具的升级蜕变。例如去年12月,拥有了大模型加持的地铁智能客服数字人“小佳”在长沙地铁六号线黄花机场站试点应用,乘客交互更加人性化、逻辑化、精准化,优化了票务处理,有效提升了乘客满意度和运营效率。
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的发布,深度赋能了城轨智能客服、智能运维、应急管理、安全运营、乘客服务、客流预测、节能环控等多个业务场景,助力城轨数智化实现更快的技术迭代与更高效的应用落地,并逐步实现技术和功能的迭代升级。
佳都的四网融合互联互通方案在大湾区轨道交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今年5月,作为第一个城际公交化票务系统改造项目,佳都智慧出行系列产品在广佛南环(佛山西站-番禺站)、佛莞城际(番禺站-东莞西站)铁路全线39座车站落地应用,对城际公交化票务相关业务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上线了佳都自研的城际公交化闸机等终端设备,助力湾区“1小时生活圈”再提速。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能力跃迁正在带领着城轨业务不断冲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形成跨专业以至于多专业的协同应用,拉近各专业集成商、设备厂商间的合作范围,构建更为多元、更为开放的生态圈。”
——海康威视城轨行业市场总监黄文彬
在本届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我注意到了一些显著的新变化。首先,技术创新正在成为展会的第一大亮点,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展示和应用,专业系统的建设深度不断加强,预示着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进行全面数字化的演进过程。另外,新质生产力带来的能力跃迁正在带领着城轨业务不断冲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形成跨专业以至于多专业的协同应用,拉近各专业集成商、设备厂商间的合作范围,构建更为多元、更为开放的生态圈。
“创新驱动已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将在智慧轨道领域不断产生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效果。”
——海信网络科技轨道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刘见
轨道交通在智慧城轨、绿色城轨、融合城轨方面近年来不断创新,推动城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本届展会各单位也带来了很多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围绕技术和产品创新,海信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实践,并始终坚持立足客户需求、强化应用导向的理念,聚焦技术应用效果,在场景研发、落地效果上持续深耕,让技术服务于客户需求,将技术与客户需求、行业理解相结合,做真正让客户觉得好用、愿意用,有价值且物超所值的好产品。
本届展会,海信网络科技展出了智慧车站、智慧出行、信号系统等核心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大模型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一些探索成果。
海信智慧车站基于对车站站务人员工作痛点的洞察,聚焦降本增效、主动服务和安全运营核心需求,实现业务流程高效处置、安全事件主动发现,并能根据每个车站的特点和业务需求,拖拉拽灵活调整场景,且随改随用、实时生效,带来更好用、易用的体验。目前已贵阳省医站、无锡江阴中医院站及青岛6号线全线落地,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上,海信也针对车站运维管理的提效痛点,构建智慧运维助手,把大模型能力和设备履历、业务数据、业务经验结合起来,通过简易问答帮助运维人员快速确认问题和指导维修,通过直接问询实现数据指标的动态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运维管理提效赋能。
海信始终坚持“技术立企、价值交付”,公司自成立以来项目交付率100%,每个项目不止于产品部署、完工验收,更是交付价值,致力于与客户一起获得成功。在2023年12月开通的贵阳地铁3号线中,海信自主研发的HiM-TCS型CBTC系统首次落地工程应用,开通载客运营半年以来,核心系统0运营故障,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在智慧轨道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未来海信将持续迭代产品与解决方案,构建懂业务重效果的产品体系,加速推进轨道交通领域数字化落地场景,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本身有很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比如智慧车站、信号、智慧运维等。”
——集和诚轨道交通行业总监卜宁
感谢中城协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来展示集和诚的产品和企业文化,这次展会的部署非常好,尤其是江苏馆的概念,让集和诚轨道成为南京本地唯一的工控机厂商在此展出,也是感到非常的荣幸。
集和诚本次以让轨道交通更智慧为主题参展。在当今智慧车站、智慧列车、智慧运维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广泛的大环境下,集和诚凭着20多年对工业计算机硬件的研发底蕴,也是相应的开发了大量对应智慧场景的工控机产品,比如应用于智慧车站的视频分析服务器、自身带有AI算力芯片的AFC专用工控机、车载视频分析专用工控机、弓网在线检测专用的车载工控机以及用于自动驾驶避撞系统并通过SIL4安全认证的工控机等等。
集和诚通过为客户提供专业用于智慧轨交各种场景下的AI运算硬件,来为我们的智慧轨交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AI算法可以流畅、有效的应用于各种场景下。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本身有很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比如智慧车站、信号、智慧运维等。那这些年我也看到我们国内的很多集成商企业一直在往海外发展,不断参与世界各国的轨道交通建设。
集和诚作为中国本土的工控机硬件研发企业,也在海外设立了多家分公司,参与当地的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比如在东南亚国家、欧洲、南美等,都有很多合作项目。同时,集和诚奉行竹林效应,开放我们的海外市场渠道,经常拉动国内集成商与海外业主的一些项目合作,努力促成一个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西门子交通用行动践行可持续交通发展承诺。”
——西门子交通中国
作为可持续交通领域的先行者、践行者与赋能者,西门子交通以 “数字化” 与 “低碳化” 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赋能零碳产业链,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构筑减碳生态,致力于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本次展览会上,低碳骑行挑战以趣味互动的方式,向大家传递了可持续轨道交通的理念。西门子交通还积极关注自身在生产运营中的碳足迹,并对供应链实施可持续方面的管理,以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去碳化,助力中国轨道交通阔步迈向绿色智慧未来。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