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更多

一位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亲历者的回忆故事

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也是随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技术进步而发展的,大致经过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物联网示范应用、大数据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三个阶段。

作者 | 谢振东 ,广州公交集团大数据总监、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文章来源 |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智能交通发展20年》 

在我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二十周年之际,我作为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亲历者,也来讲诉自己亲身的经历和自我的感受。

我认为,广州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也是随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技术进步而发展的,大致经过了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物联网示范应用、大数据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三个阶段。

一、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的基础阶段

2000年3月广州市开展了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十五”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我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在清华大学史其信教授、交通部公路院王笑京副院长和华南理工大学徐建闽教授和广州公安局科技处徐亚国处长的指导下,完成该规划项目的研究、编写等工作。

同年,国家科技部、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等部委组织成立了以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任组长的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推进全国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当时,由于广州前期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所以具有良好的试点示范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为此,广州市专门成立了以时任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张广宁同志为组长的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组织参与全国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

时任交委科技处处长章威任办公室副主任,我任办公室秘书,我主要负责整个申报材料的编制以及具体申报的工作实施。

由于广州前期规划工作基础好,广州便成功申报成为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建设十个试点城市之一。

之后,我们按照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建设的内容进行了项目的组织、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建设以及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在那个阶段,广州主要是“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加快实现广州交通现代化”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核心是把计算机的技术、网络的技术、把系统工程管理的思想方法引入到交通的运营与管理上来,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人工的管理和服务,改变一些传统交通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

2003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并由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为13名特聘专家委员颁发了专家咨询委员的聘书,当时我很荣幸成为了该专家组委员一名。

作为全国首批的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参与组织了广州市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成果推广及应用,同期还参与了全国其他首批十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的论证、项目的评审、项目的组织验收。

全国首批的十个城市根据各自城市对建设智能交通的认识、建设的基础以及重视的程度,因此大家试点示范内容不一,申报的示范项目都各具特色。

比如广州,我们最早申报是以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公用信息平台作为一个示范工程。将以往做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系统、呼叫中心(96900)以及站场视频监控系统等各自独立、分散的交通信息化系统,整合成一个公用的信息平台,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时任广州交委陈耀雄副主任、科技处章威处长和我就是广州十五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项目课题负责人。

于是,我自始至终参与组织了这个项目研究、开发、建设以及推广应用,并于2005年8月完成了科技部组织的15个国家专家来广州对该项目进行的验收。

这个项目最后还荣获了广东省的科技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像北京、上海、哈尔滨、深圳、中山等城市,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条件,他们都各开展了一些相应项目的建设,我作为国家咨询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很多城市的试点示范项目的立项论证和结题验收工作。

2005年,进入国家“十一五”时期,结合“十五”智能交通系统试点示范建设的基础,国家科技部组织了“十一五”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科技支撑计划的申报。

那年,我们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编制了《广州亚运智能交通发展规划》,也邀请了科技部马颂德副部长和八个院士来广州召开了“广州亚运智能交通发展规划高峰论坛”,对广州亚运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经过积极的深化研究和组织申报,广州再次获得了科技部“十一五”智能交通系统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广州亚运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系统”科技攻关和示范建设项目。

亚运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广州城市道路运行智能分析平台、亚运餐饮电子收费系统等一大批智能交通系统得以应用,为广州亚运会的召开增添了不少亮点。

二、物联网示范应用的发展阶段

广州亚运智能交通项目得到了广州市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亚运参赛队伍的高度认同以及社会各阶层的高度赞扬。

在亚运会结束之后,我们又迎来了物联网发展这样一个大发展时机。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组织交通运输部等部委进行了物联网的发展专项申报工作。

当年,我刚组织编制完广州“十二五”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又迎来了如此好的时机,倍感鼓舞,于是马上积极投入到广州“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中。

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下发《关于首批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及基础标准研究实施方案的复函》(发改办高技〔2011〕2058号)正式批复“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在示范工程批复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组织项目单位实施了相关的工程项目,对交通运输部物联网科研项目提出需求,并注重对其成果的应用与验证,形成科研与应用工程示范结合的良性循环。

广州“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建设示范城市项目”将广州的智能交通建设推向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广州智能交通进入到感知更精细、更透彻、更全面的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广州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内容可以归纳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物联网的公交客运领域:公交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城市交通公用信息系统建设。

广州市在城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方面起步较早,于2010年前就建设完成了智能交通公用信息平台,目前已形成了96900交通服务呼叫中心以及手机APP“行讯通”、“广州微公交”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共同面向公众服务的格局。

其中,“行讯通”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成为广州交通信息服务的总品牌、出行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本次示范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公交优先保障平台主要依托公交专用道建设项目进行,自2011年开始,同步完成标志标线、港湾式公交站改造和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设施配套3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建设完成32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2014年,广州市继续新建了约50公里公交专用道,并于2014年7月完成交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企业运营调度平台是对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升级完善,截至2011年底,广州市所有11800多辆公共汽(电)车安装智能车载终端并接入到该系统,示范工程新建设了公交云平台、公交智能调度系统2.0、公交多模式客流分析系统,并对原有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中的线网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公交综合管理子系统以及公交运营管理子系统进行了升级完善。

二是基于物联网的出租汽车领域:出租车防伪稽查系统分为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两大主要部分,终端部分用于信息感知和信息传输,后台负责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

通过后台视频核对、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识别率在90%以上。

三是基于物联网的停车领域:基于蓝牙、视频车牌及车位识别和手机APP的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该设计能够将人和智能手机很好的融入到整个物联网系统中,运用先进的室内定位和互联网、物联网理念,打造一个智能的停车管理系统。

四是基于物联网的安全驾驶领域:开发集成GIS、数据库、远程通信和数据分析的驾驶安全督导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远程通信与驾驶员安全督导车载终端连接,采集驾驶员驾驶行为、车辆定位、车辆运动状态等信息,进行驾驶行为的识别、提示和远程监督,并对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评价和安全驾驶数据分析。

三、大数据引领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进入“十三五”,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应用,广州市交通大数据的采集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为数据采集手段多样性、数量质量的可靠性、数据的丰富性等多个方面。

广州提出了建设广州市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包括大数据公用子平台、骨干光纤通信网络、交通云计算服务子平台三部分。

随着未来交通大数据完备性的增强,广州进一步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对“行讯通”提供的信息服务进行完善升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发展大交通格局,不断丰富“行讯通”数据库,不断完善“行讯通”功能。

为交通运输企业和出行者、社会公众提供准确、有效、全面、可靠的交通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交通运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将其打造成广州市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品牌,拓展其经济效益和品牌价值。

在交通大数据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市民出行规律、全方位统计市民出行需求、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手段。

提出了建设“互联网+智能交通”服务平台,打造如约巴士、如约的士、如约停车、如约快递、如约学车、如约爱车等全方位定制服务,解决常规公交在线路站点覆盖不到位、高峰时段车厢拥挤、打车难、停车位供需不平衡、物流信息不对称等交通运输领域的热点问题。

四、发展与展望

我认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还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出行的美好向往为目标来构建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我认为就是应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推进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与安全;推动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更加规范与高效;使得政府行业管理的更加科学与公正,从而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如何实现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十化”:

一是乘客用户化:实现用户精确识别;

二是用户在线化:实现用户实时连接;

三在线账户化:实现用户后台账户一一对应;

四是交易票证化:实现乘客电子车票支付;

五是票证电商化:实现电子车票购买、转赠、兑换;

六是电商沿线化:实现公交线路商圈与乘客有机关联;

七是里程积分化:实现乘客出行里程积分奖励;

八是积分兑换化:实现里程积分与商家积分快速兑换;

九是行为信用化:建立乘客出行行为信用体系,实现公交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十是公交运行指数化:开始城市公交畅行指数评价,实施公交优先战略。

为此,我在广州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交通云大脑”和“基于票证化的广州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的构建。

其中智慧公共交通云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数据资源,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解构公共交通线网客流与承载能力,对线网调整、车辆配置、生产排班、精准调度、行车安全与出行体验进行全局优化,突破传统框架局限发现新价值,建立可计算的公交,实现新一代智慧公交的可感知、可运营、可管理,所见即所得,全面提升公交出行品质和竞争力,引领公交行业转型升级。

广州一站式出行服务平台的创新在于把所有运输企业召集到同一个数字平台上,促进联程运输组织形态的创新整合与共享,助力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实现由单一运输向整合运输转化。

平台实现了一个账户、统一支付、统一清算和一站出行,乘客同时共享交通数据,有助于运输企业改善出行服务。

平台建立了以电子车票为核心形态的运输资源交易和流通空间,为联程运输、运游结合、出行+生活消费新生态提供支撑,实现运输服务由出行服务向消费场景交互化转化。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