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交通大数据在“两化”中的应用 | 以安徽省为例

5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上,安徽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秩序处处长胡博现场发表了《交通大数据在安徽“两化”推广与评价中的应用》主题演讲。

5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上,安徽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秩序处处长胡博现场发表了《交通大数据在安徽“两化”推广与评价中的应用》主题演讲。

以下为胡博演讲全文。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从四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安徽省公安交通管理现状

先简单介绍一下,安徽省现在公路通车总里程是19.8万公里,机动车有1238万辆,驾驶人有1345万名。2005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2年“双下降”。

我们通过分析安徽省公安工作的管理,发现工作的三大风险:安全风险、畅通风险、队伍风险。安全风险是指交通事故进行反弹;拥堵风险是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队伍风险是指交警队伍不过硬、执法能力和公信力不强。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当前的交通管理,总体思路就是以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坚持管理快、强管理部署,运用互联网+技术补短版。2016年5月份公安部开展“两化”工作,我个人认为这是交通管理的一个关键,抓住了核心环节。

二、“两化”方案设计

这个工作我们的思路就是坚持公共安全,确定了两个“式”,一个是“宣传式”,另一个是“合并式”。“两化”工作运用了互联网+交通大数据这种思路,全面推进城市交通进行整治。

我们“两化”工作的进展,与全国各地都一样:在2016年6月份制定了“两化”工作的方案;2016年7月至12月,我们在宣城市、合肥市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今年上半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尤其在“试点式”上,取得了明显成果;今天5月至12月计划在安徽全省推广,在总体方案设计上我们也有一些思考。

这些年,安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一直受到我们公安部的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提供的强有力技术支撑。在“两化”工作中我们也做了顶层设计,主要是抓好两方面工作,一个是将大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汇聚,为“两化”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省市县多级数字化考评机制,为“两化”工作提供保障。

三、试点工作及成效

这些年“两化”工作我们一直在做,但总体感觉我们做的工作散、乱、杂,没有系统化和规范性,也没有运用互联网+这些技术手段。因此如今我们在建设城市交通实施管理与评估专项系统时,将智能化和规范化,纳入到市级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的应用系统里,来进行评价我们的工作。这些属于基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提升地市“两化”工作水平。

具体来说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城市交通设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包括交通设施管理数据库、交通设施集中分析统计与展现、交通设施数据专题挖掘分析、交通管理业务系统关联分析和交通设施优化建设决策支持等。

另外一个是省市县多级数字化监督考评机制,建立了省市县多级交通安全设施运维与交通评价决策体系,比如省级平台实时下发辖区考核要求和指标、市级平台实时掌握辖区运行状态与问题、县级平台实时上报运行状态与重点问题。我们准备用六大类的数字调整,来实现交通设施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

简单谈一下试点工作的体会,我们认为城市交通管理必须洞悉路网运行三要素:交通容量、交通需求和交通状态。首先“摸清家底”,然后将大数据资源重构与组织再生。交通容量主要指路网路口;交通需求指出现方式、时间、路径等等;在容量和需求的情况下,确定交通状态是否顺畅、缓慢、拥堵。保证这个三要素,可以完成“两化”智慧管控应用与服务。

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进行了宣传试点工作,因为宣传比较到位,最后达成的资源也比较多,大数据资源比较丰富。

有了这些资源,我们就利用它们来进行资源的重组与组织再生,首先建立了GIS-T交通地理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用智能采集车以每秒1帧的速度记录周边道路实景信息,构建高精度交通安全设施准实景信息数据库。

这么多年,我一直想把城市交通标志、标线等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这次宣传工作我们将这方面注重起来了,并且落实了。

有了这么多大数据,我们就要对大数据的重组与结构化做运算,尤其是对视频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重组运算,加上各项数据,比如路段路口、路网等数据。由于进行了数据的重组计算,体量就会变小,但价值增加了,这就是大数据增值。

关于大数据增值也说一下。比如路网运行三要素中的交通容量、交通需求、交通状态。

“交通容量”基本是掌握了重点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与路网的承载能力。例如连续交叉口的数据能力匹配分析,我们发现很多路口都是由于之前规划设计不符造成的。

在“交通需求”方面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交通流在时间、路段上的分布规律,潮汐、早晚高峰流量变化等特征。

“交通状态”基本掌握了交通拥堵的分布规律及时空演变特征,利用视频卡口数据判断交通状态。

关于“两化”智慧管控应用与服务工作。

先谈谈标志标线标准化问题,我们排查和整改的交通标志标线这类问题,制定了整改清单,目前正在紧急落实。然后建立了宣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体系,完成了《宣城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设计报告及设计图册》,在全市范围内共计165个路口和市区10余条干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进行了重新设计,路网交通静态诱导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是开展“两化”工作后,我觉得成效非常明显的一个地方。

还有信号控制智能化的问题,我们也排查和整改了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大同小异。完成了55个路口信号灯整改,在9个交叉口、7条干道和9个路口区域实现了信号配时智能化。

另外我们也建立了点、线、面交通微观仿真模型辅助信控优化,并且还开发了“我行走、我发现、我参与”这种信息平台,为交警提供有效信息。

还有在合肥高新区试点工作的一些体会。

首先是构建GIS-T交通设施设备管理平台,主要是针对重要的拥堵点段(黄山路、望江西路、玉兰大道),掌握路口通行能力及区域交通容量。

第二个平台就是构建多源检测数据测试实验平台,准确掌握需求变化规律,这里“多源数据”是指视频、微波、地磁、高空视频等采集的交通流量数据。

第三个平台是研发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平台,掌握路口与区域交通运行状态演变规律,这个“多源数据”指浮动车、视频、卡口、定点检测的数据。然后再把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分析,这样一方面是支持动态交通信息的发布,另一方面是为交通运行的评价报告提供基础。

据我了解,我们高新区的党委政府领导对这一块很感兴趣,尤其是交通运行的评估报告,非常直观,为交通管理局提供了一个依据支撑。

第四个平台就是建立了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平台,开展了单点智能化控制和干道绿波控制等信号配时优化应用。尤其是干道绿化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这个技术交警非常需要。

通过试点工作,我们初步形成了“两化”工作的创新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了四种能力: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信息化管理能力、基于视频卡口的信号智能管控能力、交通承载力与出行需求分析能力和实时路况分析与警力优化配置能力。

应用了五个系统:GIS-T交通设施管理系统、智能信号控制优化系统、交通实时路况发布系统、交通出行需求分析系统和警力优化调配系统。

盘活了大数据资源:GIS-T交通地理信息、卡口电警流量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等。

四、下一步实施计划

第一,以宣城市、合肥市为样板,全面推进全省“两化”整改实施工程;

第二,编制安徽省城市“两化”技术蓝皮书,系统指导全省“两化”整改工作;

第三,构建“两化”数据化监督考评指标系统,推行全省“两化”考评工作;

第四,通过一批省科技强警项目对“大数据+两化”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发;

第五,建立安徽省交通设施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全面完成“两化”工作。 

QQ图片20170424100053.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