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打造一座城 | 智能交通到底需要怎样的运营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投入了多少?

1.png

赛文交通网 智能交通 智慧交管

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们投入了多少?根据赛文研究院数据显示,即使受到疫情影响,整体投资规模有所缩减,2018~2022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投资仍有约2800亿。众多省会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每年智能交通管理投资都在亿元规模。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早晚高峰、医院学校等堵点仍然严重,交通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面对拥堵问题、交通安全事件,政府部门往往直接把责任归咎于交管部门。但本质上,交通问题是社会综合性问题,很多情况下交警单方面管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方面,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提升,出行需求、频次的增加,交通拥堵状况并未改善,甚至还在恶化,交通管理如同逆水行舟,进步小也等于退步。

另一方面,也和此前的交通建设运营模式有很大关系......

1 智能交通管理难在哪里

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传统交通建设运营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实需求,而新的智能交通管理模式在探索阶段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整体规划欠缺:当前绝大多数智能交通子系统的建设都是分散进行,以单一业务驱动为主,“数据孤岛”现象时有发生,交通工程与各个系统平台之间的配合也往往不能很好合拍。重复建设、数据资源浪费等问题普遍存在。

重建设,轻运维:“三分建设 七分运维”,智能交通系统运维的作用甚至要重要于项目建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城市甚至没有固定的预算支撑运维工作。从智能交通项目投资构成来看,重硬轻软、重建设轻服务的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投资重点仍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导致的结果就是,投入巨资建设道路交通感知系统等外场设备没有稳定的系统运维资金,设备在线率普遍低下,数据无法获取,或质量不达标。

缺乏长期稳定服务:客观来讲,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驻地了解交通流特征,对交通堵点与成因有深入认知,才能对症下药。经常有各地交管部门吐槽,请团队做了单次优化后,没过多久又出现新问题了。每次做优化,调研工作都要从零开始。

专业人才缺口大:虽然整个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阶段,但实际上真正的专业化人才还是缺口较大。具备交通专业知识,又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培养周期长,岗位持续性差。仅仅依靠交警团队的警力,很难覆盖管辖范围内的智能交通建设。

责任主体难界定:由于每个地方的业务需求不一样,交通特征也不一样,很难有一套比较全面且有较高操作性的量化标准。这种缺失导致了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考核,项目质量下降。问题或事故发生后,难以界定责任,缺少责任主体。

如何让昂贵的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让投资看到更多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行业也进行了很多探索。

2 智能交通运营模式探索

近几年,一种面向G端的智能交通运营新模式逐渐在市场中兴起。这种运营模式一般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智能交通设施、平台提供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其服务形式与系统集成商基于本地用户的服务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并不相同。

前期,根据经验辅助区域智能交通体系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中期,参与到建设、管理的实际流程当中;后期,为智能交通设备提供持续的、长期的服务与保障,对智能交通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并最终为智能交通建设效果负责。

因其更长的服务链条,与为最终结果负责的特点,也有行业专家将此模式称作智能交通运营商。

智能交通运营商不是第一种政府付费引进的专业智能交通服务,在此之前政府购买智能交通专业服务的形式就已经普遍出现,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最为常见的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服务为例。2016年5月,公安交管局发布《推进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两化”文件)。文件中积极鼓励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进行信号配时服务。

2017年的“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明确,将信号配时等专业化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自此以后,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服务市场项目数量、用户对服务的认可度都呈几何级数增长。

除一线、省会等经济发达城市外,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将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等工作逐步向“社会化”采购服务发展。据“两化”文件发布两年后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参与调查的83个城市中有39个城市购买过信号配时优化外包服务,约占46.9%。

到今年以来,政策上关于智能交通运营服务的各项条例仍在不断完善。

相较于以往的信号优化、设备运维服务,新的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有着怎样的优势?

3 串联体系运行的关键一环

刚刚结束了一场智能交通国际盛会的苏州,近几年在智能交通领域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苏州一直以开放的态度、创新的环境,为智能交通相关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苏州交警与与园测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苏州工业园区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园测信科”)在智能交通运营服务方面的合作堪称智能交通运营商模板。

园测信科成立于1995年,以智慧信息构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为使命,全程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一张蓝图”的绘制与实现。在智慧交通业务方向致力于智慧大交通全流程解决方案,打造集项目咨询、软件开发、运营服务、工程建设于一体的全流程行业解决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智慧交通运营服务项目,正是其全流程解决方案最早的案例之一。

园测信科充分发挥在地理信息、数字孪生、信号控制优化、交通仿真建模、数据分析与建模等核心技术能力,参与了工业园区智能交通管理的规划设计、软硬件开发与建设、交通运营、数据运营等相关工作。

数字孪生方面,基于长期为园区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园测信科研发的Mapmost是一套以三维地图和时空计算为特色的数字孪生平台,包含了空间数据管理工具(Studio)、应用开发工具(SDK)、应用创作工具(Alpha)。平台能力已覆盖城市时空数据的集成、多源数据资源的发布管理,以及数字孪生应用开发工具链,满足企业开发者用户快速搭建数字孪生场景的切实需求,助力实现行业领先。

结合交管实际业务需求,已广泛支撑业务数据一图展示、车辆轨迹溯源、大型活动保障等众多落地应用,驱动交通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

交通仿真建模方面,园区交警大队与园测信科、Aimsun和予途交通,共同探索打造国内首个实时仿真交通监测和预测系统,进一步利用数字孪生赋能管理实战。通过多级仿真的联动,提高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也可以从交通层面为顶层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交通优化服务方面,园测信科长期为园区提供信号优化、交通组织优化、大型活动保障等服务。

园测信科的工程师团队对园区交通管理的需求、痛点有着深入的了解,服务中形成了“通过调研发现问题-通过数据分析问题-通过技术解决问题-通过仿真评价方案”的交通优化治理工作闭环。

基于长期交警服务的实践以及对信号优化工作的经验总结,园测信科开发了一系列赋能交通服务的工具,例如单点配时优化、干线绿波协调等,通过这些工具的使用,不断提升优化的准确性,实现精细化信控服务。

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测信科数字孪生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开发了信号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了交管部门对于信号路口的“控”、“管”能力。

为了帮助客户掌握交通出行规律,园测信科还整合电警卡口、互联网、线圈等多源数据,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和建模帮助交警掌握交通情况,侧面支撑政府。也基于交警业务,产出舆情、事故、违法等业务分析报告。

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园测信科的本地化团队可以在智能交通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内外场联调、竣工验收、审计等全流程提供工程管理和服务。在提升外场项目建设效率的同时,对过程、质量把控,确保其贴合本地应用要求。

4 智能交通专业运营服务模式升级

通过园测信科的实践不难看出,当前,智能交通技术运营服务的模式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升级。依托数字孪生、仿真建模、数据分析等能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相较于其他智能交通专业服务模式,“智能交通运营商”模式具备以下优势:

服务团队的专业性:集成商、设备、软件厂商的服务团队,由于只需要对部分产品或软件负责,团队构成上计算机专业占据主流。

而运营商由于服务对象是交管部门,工作内容最终落在道路,因此在专业构成上有很大不同。

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化:智能交通设备的维护不是一项短期工程,需要持续的,长久的投入。传统服务模式受制于人员成本、项目周期,一般以短时服务为主,难以提供长期的驻场运营服务。

运营商的本地团队在成本和稳定性上更具优势,只要政府有改善出行体验的需求,就可以以较高的性价比提供长久稳定的智能交通服务。

建设整体化:整体化对应的是分散化。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以往智能交通体系分别由不同厂家负责不同板块,各个板块之间互不统属,标准、体系难以统一。由于数据与兼容问题导致效率不高,使用不流畅,出现问题之后责任更是难以界定。

运营商模式则形成一个整体,建设中,由运营商整合各级需求,避免重复建设,标准上也由运营商统一,极大的避免了平台壁垒,数据烟囱的情况。涉及到跨部门跨企业的业务时,性质由对外沟通转变成了内部协调,节省了大量流程。

同时,有运营方以整个城市或者区域交通为目标,长期跟踪,数据调查、统计与成因分析,可以提出综合的交通治理思路,持续改善,而不局限于局部产品创新。

更重要的是,运营商统合了参与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各个主体,可以做到为结果负责。

方案定制化:方案定制化代表着智能交通建设主导的变更。运营商根据运营管理经验,进一步明确整体需求,从标准化产品匹配本土管理需求,变更为运营方根据本土化需求寻找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5 小结

全新的智能交通运营服务模式并不是凭空出现,是随着智能交通建设不断发展而来。

它整合了软硬件厂商、集成商,各地方联合实验室等多方职能。采用了由交通调查咨询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EPC+O模式,强调了交通工程在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

这种模式的关键点在于需要有一支团队长期在本地进行服务,从企业来讲,深度服务,也容易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带来好的效果,从经营上也比较稳定。

对于用户来说,这样一个团队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发展运营商模式需要要求用户对服务的价值有一个好的认知、需要有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决心和支持力度,维持运营商模式的服务费用才具有可持续性。

目前国内完整的智能交通运营商还很少,更多是把运营商模式的功能进行了拆解,虽然也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仍有改进空间。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