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如何破解近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薄弱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近郊既有农村道路(含农村公路、机耕路等)的发展和功能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市近郊农村土地被列入城市发展范围,集体土地通过国家收储等形式,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或进行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或建造住宅、商业等项目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轻城市内部生活压力。

由于规划近远期目标以及建设中的时序、资金等因素,在城市化进程中近郊既有农村道路(含农村公路、机耕路等)的发展和功能之间存在不协调,导致相关交通组织和安全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需要引起重视。

一、相关道路等基础数据不完善

1、既有近郊农村道路网结构数据不齐全。目前近郊农村路网中的农村公路数据较为完善,但是做为路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内道路、机动车能够正常通行的高标准机耕路、普通机耕路以及“田埂路”基础数据缺失严重,在道路建设情况、名称、走向、相邻道路关系等方面资料缺乏,造成交通组织方面缺乏比较客观的认知;

image.png

2、与城乡规划中的规划道路网的关系不明确。在城乡规划中,对于规划区的道路系统是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划,其涵盖道路等级、红线控制以及交叉口形态处理等方面,由于近远期规划及建设时序关系,部分既有近郊农村道路实际承担交通功能却不属于规划道路网范畴,导致后续与规划道路在接入方式和通行控制方面存在一系列矛盾;

image.png

3、道路、桥梁基础建设数据不齐全。绝大多数的近郊农村道路相关建设数据(除入库农村公路外)是比较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这些道路、桥梁的形成基本是建立在农业生产、自然居住以及历史形成基础之上,较少有详实的规划,而且道路、桥梁的建设也大多数以能满足现状使用为主,要遵循的规范也较少(目前已知《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_T30600-2014)也只是对机耕路宽度进行明确,具体建造的土建标准不是很明确),导致道路、桥梁实际通行中在承载力、防护等方面因数据的缺失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image.png

二、近郊农村自身交通组织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1、在动态交通组织方面与城市缺少融合改善。除了一些经过新农村建设改造的地区,绝大多数近郊村落、社区的功能基本上仍建立在自然形成、以传统农业、小企业生产为主基础上,特别是一些仍旧保留农业用地(基本农田)的地方,居住与农业生产(包括一部分乡镇企业)组团相互交织,延续传统出行模式,与现有城市交通组织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融合交互性比较差;

image.png

2、在静态交通组织方面,缺乏专门停车规划及改造提升计划,造成停车设施缺乏。由于历史原因,一般农村较少有较为完善的停车设施规划方案,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符合当地需要的停车建设配建及建设标准。相对城市对停车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而言,其建设标准,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城市近郊农村同样存在停车配建指标不明确等问题。由于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家中配置非生产用车数量剧增,根据对某村统计,该村地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由10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1100户,总人口2814人,仅村委会所在自然村夜间停车数量均在275辆至327辆之间,这其中既有村民自有车辆,还有大量外来租房人口自备车以及各类企业作坊生产用车,车辆停放安全性较差。

image.png

三、交通安全相关设施设置标准不一

道路交通设施是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抓手之一,相对城市齐全完备的道路配套设施,近郊农村道路的交通设施设置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防护性交通设施设置重视不足。道路中,除了农村公路的防护性交通设施设置尚好外,其余道路的设置不尽人意,沿渠沿河沿地落差在0.5米以上,尽管对于小型机动车冲出路面的伤害较少,但对于大量使用的电动车一旦冲出路面,其对人员仍会产生伤害甚至影响生命安全,这方面需要引起关注;

image.png

2、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够规范。近郊农村道路建设的先天不足造成配套标志标线设置缺失、标准较低,安全保障同样存在问题。如标线施划率不高,超过7米路幅宽度道路没有中心分道线,相交路口缺少明确让行规则的标志线等等;

image.png

3、与道路安全相关的的配套设施设置不齐全。这方面设施主要是指路灯、桥梁护栏等道路常规设施在近郊农村道路的设置率较低,尽管对于农村道路的照明没有强制性要求,但对于人流、车流通行量大的区域,这种道路配套设施的缺乏是值得警惕的。

image.png

四、城市近郊农村道路交通改善及对策

1、摸清近郊农村交通组织相关数据,为城市农村近远期规划及建设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交通组织是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对城市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其中路网的规划及后续建设不单是一个条框线的构成和实现,它同样需要结合既有路网的演变历史来统筹考虑,特别是在近远期的规划及实施过程中,了解这些农村道路形成历史,可以看出其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比如与天然河道的走向结合解决排水问题、与现有历史村落、文保的结合形成事实的人车分流——虽很简陋却很安全。以此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规划,也能规划出更加切合实际的道路网,为后续交通组织带来便利;

image.png

2、将近郊农村道路纳入城市道路网或者公路网范畴。在城市道路及公路各分类中,近郊乃至农村部分道路都游离这两个体系中,但作为公共通行的区域,其道路性质实际存在情况下,分别纳入上述两个体系显得十分重要。纳入后一方面可以按照道路相关要求,规范道路的建设及管养,另一方面优化沿路村落、社区内外交通组织,改善交通出行及生活环境;

3、制定因地制宜的交通组织方案。必须认识到交通组织是个动态的、有各地特色的交通构成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当地实际人文历史状况以及交通组织以往调整过程来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案,避免规划道路建设后,在打破原有交通平衡状态同时却无替代道路解决出行,或者既有道路非规范接入形成非标路口情况出现;

4、大力推动近郊农村道路“亮化”工程。农村道路的“亮化”不单单指照明及信号灯设置方面,还包括利用交通设施自身特性中的反光及自发光实施亮化,一是通过标线,特别是高亮标线(有条件施划雨夜反光标线)将道路线性勾勒出来,夜间标线反光效果不佳可以通过增设警示柱(注意其反光膜的使用)、道钉来保证交通参与者的道路线性识别能力;二是通过交通标志明确道路接入口、弯道、临水等有安全隐患落差地信息,比如弯道连续设置线性诱导标志等等;三是条件允许情况下利用太阳能、简易风能蓄电供电方式设置警示灯等自发光设施,提高安全警告“亮度”。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总之,近郊农村交通组织工作同样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这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从中也能发现一些农村道路目前存在通病,对于交通安全通行方面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从交通事故的发生来说,事故发生有偶发性,也有客观条件限制。尽量减少客观条件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制定符合当地条件、更为合理科学的交通组织方案,是确保包括农村在内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出行的保证。

作者简介:戈永刚 ,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道路秩序处高级工程师

2021版《如来神掌》正式发布,带你走进智能交通大世界

小柒微信.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