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治理包头经验
不断探索文明等级化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编者按:在赛文交通网、交通安全行为科学实验室主办的“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治理与事故预防”线上研讨会中,包头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科技大队大队长左宏毅作了《快递外卖骑手、电动自行车治理包头经验》主题报告。
该报告指出,电动自行车管理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包头交警针对二轮(外卖骑手)、三轮(快递员)、普通群众电动自行车开展了相关管理工作,在事前开展信息采集+文明体系规则建设+号牌方案规划,事中通过民警现场拦截+路口抓拍自动识别+群众抓拍上报开展相关工作,事后通过企业反馈、宣传教育、文明评估促推广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
包头市是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和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全市下辖6个行政区、1个县、2个旗、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76.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7.56%。
2020年,包头市公安局将公共交通、共享单车、快递、外卖等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相关治理工作划转到包头交管支队,我们相应成立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大队,作为一支专业的力量开展这方面工作。
快递、外卖骑手具有接单业务量大、行驶距离长等特点,同时也是违法频次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电动车骑行管理对象,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将快递、外卖骑手作为主要管理对象进行规划。
由于包头市目前还未发布电动自行车的相关管理条例,因此我们采用骑手管理编码将骑手和企业进行统一管理。我们在事前开展信息采集+文明体系规则建设+号牌方案规划,事中通过民警现场拦截+路口抓拍自动识别+群众抓拍上报开展相关工作,事后通过企业反馈、宣传教育、文明评估促推广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
前期规划方面,我们主要思考如何采集快递、外卖骑手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同时为更好地对这两个行业进行规范,我们对此进行了调研并引入对于快递、外卖站点及品牌文明体系的打分体系作为安全文明指标。
技术方面,包头市并未采用RFID、路面接收发射等装置进行电动车违法行为或身份的识别。而是基于现有覆盖了全市机动车道1300余路、非机动车道500余路的监控、电子警察、卡口相机等设备,通过利旧、复用的方式进行违法和相关身份信息的采集、关联工作。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快递行业的行业主体较为明确,而外卖行业主要是品牌通过代理的方式到各街区的站点进行经营,由站长、站委负责日常管理,骑手也分为专业骑手和众包骑手,管理相对松散。基于上述情况,我们的后台管理平台进行了不同的考量和兼容。
首先,我们引入互联网交通管理的思维。开设“包头交警”公众号,并注册了“包头交管通”小程序,主要解决从业人员在手机端进行个人及企业站点的录入工作,同时开发了相应的PC端管理平台。
企业在选择对应的大区和网点进行注册后,各站点骑手即可将个人姓名、性别、手机号等身份信息及驾驶车辆信息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后台即可为骑手生成管理编码。考虑到摄像头要进行抓拍,我们按照即时贴的模式要求各站点在注册完成后自行打印并张贴。同时,民警可在手机端进行扫码识别,将注册信息进行调取,以完成站点到骑手,再到摄像头的识别关联过程。
由于外卖行业的流动性较大,为保证数据的鲜活,及时准确地完成骑手的入职、离职变更信息,我们在PC端设置了“员工管理”栏目,各站点负责人有权限登录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骑手违法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前端摄像头赋予视频算法进行治理,如果骑手产生了违法数据,需要在PC端反馈处置信息。第一阶段能够通过视频算法实现占用机动车道骑行、闯红灯逆行三种违法行为的识别,但还无法做到对于管理编码或车牌号的自动识别,对此我们也一直进行后台的相关训练,目前已具备了车牌号自动识别并且增加了不戴头盔违法行为识别。
违法取证完全按照集成指挥平台要求,一个违法抓取3张反应违法过程照片,同时会进行视频记录,推送给路面民警,对骑手进行现场处罚。后台也赋予企业共治等功能进行行业共治。
同时,我们也上线了交通违法随手拍”的群众抓拍取证上传的功能,下图是群众抓拍的外卖骑手随意停车行为并通过公众号上传的照片。
事故防控方面,我们更多强调事中的及时提醒和纠正管理,因此我们配套的平台和包头交警大鹿提醒的短信平台是打通的,实时违法行为都会通过平台以短信的方式推送给骑手本人和站点负责人,要求本人进行更正,并要求站点进行跟进处理。
站点负责人登录平台能够查到骑手的违法行为,并上传内部违法教育及处罚等处置证据。
平台通过脱敏以后同交管的“六合一”平台事故数据进行打通,通过管理平台能够建立互通机制,对骑手进行相应的管理。骑手在日常骑行当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等信息也通过快递外卖监管平台推送给各站点,各站点对骑手进行相应的后续跟进、管理工作。并且警方发送的一些消息,企业可登录后台及时查看并处理。
下图是我们整体规划的站点、骑手的文明等级模版。我们根据骑手的从业行为、日常交通违法行为、交通事故行为等赋予相应的加减分环节,对骑手进行赋分管理,同时所有骑手的加权分值构成了站点的交通安全文明分值。
在针对快递、外卖行业的治理工作中,我们积累并沉淀了一些经验,并将违法抓拍技术和相关管理模式引入到普通民众的管理当中。2022年,文明城市创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电动自行车的上牌管理。但由于内蒙古一直没有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条例,因此我们采取了免费上牌的模式,以避免以往捆绑销售情形的出现。
由于缺乏车牌标准,我们参考并学习了多个城市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做了一些尝试。
如下图所示,经过几十次的人工线下测试,最终确认车牌的大小、颜色、字号及最终样式,保证后期人工、智能多种方式可通过平台识别违章。
经过前期测算,包头全市电动自行车约40万辆,因此我们采用五位数字进行编码,并将编码数字放大,以便监控能够进行抓拍,在数字上方有“包头”二字作为行政区划的标志。字体则采用和机动车相同的字体,以保证后期算法训练能够准确识别。
电动车治理方面,全国的情况基本相同,都会有超标、合标的电动车。包头市参考各地经验确定了合标正式号牌、超标临时号牌的样式:
从22年创城开始,我们将交管通小程序进行了相应的开发。公众可在小程序线上预约办理,到现场由网点工作人员对电动车和号牌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将号牌发给公众。全市29个网点经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发出30余万个号牌,工作量还是相当大的。交管通小程序高峰时间段有2000+人同时在线进行登记办理业务,成功承受住了考验。
预约登记上牌环节,群众和骑手可登录交管通小程序,点击“我要上牌”按钮,将身份信息、车辆信息、车身信息等进行登记,并到相应网点进行预约,按照约定时间到现场进行审核办理。
下图是电动自行车后台管理的界面,目前累计网点160个,网点工作人员1411名,全市上牌数量369538个。目前,后台已经实现车主信息、手机号、证件号码和牌照等信息的完全关联,为后续摄像头进行违法拍摄、关联车主本人,并将信息提供给车主等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准备。
下图是电子警察抓拍的普通民众骑行电动车在机动车道的违法行为。红字部分可以看出存在车牌识别未完全准确的情况,主要是路口监控属于早期的标清监控,我们在这方面也在不断改进。
前期,我们主要依靠人工进行违法抓拍和后台管理审核,在经过大量的训练和不断摸索后,目前能够从管理平台进行交通违法行为的预筛选,并修正违法牌照号,在人工复核完成确认违法入库的同时,后台模型可根据车牌号关联车主的预录入身份信息,匹配相应的违法提醒模板,向群众发送提醒通知。
交通违法的事中预警干预和及时纠正的管理理念不局限于对于快递、外卖骑手或者普通民众的非机动车管理,我们将“六合一”平台、公共交通新业态管控平台即其他违法平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目前包头交警将该管理理念运用到全量的交通参与者和全量交通违法中,即面向行人的闯红灯违法,面向非机动车的逆行、占用机动车道骑行、不戴头盔违法,面向机动车的闯红灯、超速、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未礼让行人违法等,实现接近秒级的违法提示推送。
我们认为互联网交通管理的思维是解决当前警力不够、不能24小时在线、交通违法设施无法全覆盖等问题的重要方向和重要手段。
事故预防方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科技手段赋予平台更多的能力。目前,包头交警正在和美团进行对接,将快递、外卖监管平台和美团的业务平台进行打通,实时民众骑行信息、违法信息和事故信息的共享,以便双方共同开展民众和骑手的违法教育、平台整改等工作,不断探索文明等级化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