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于泉:2022交通行业观察思考碎片

总结一年的智能交通行业成果、展望来年希望

1673256633600386.png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王安石   《梅花》

此开篇诗送给抗击疫情3年来,虽步履维艰,仍不离不弃、热爱行业的交通同仁们。"

又到了一个自然年的年末,按照往年的不良习惯,这个时段是笔者开始总结一年的智能交通行业成果,展望来年希望的时候。

总体来说,2022年,国内智能交通行业整体基本处于闭关静默状态,各地即便有一些稍大的交通项目,但也都规划宏伟,实际上或者落地缩水,或者项目推迟。

不管怎样,2022年仍是智能交通平稳过渡的一年,既有行业的坚守,也不乏热点的延续,当然也伴随发展的思考。

1、智能交通设计大有可为

交通体系建设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交通产业链前端的交通规划设计。长期以来,以土木工程为主导的交通规划设计是行业设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所遵循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也以土建施工作为业务主线贯穿整个设计流程。

智能交通的发展更新了行业设计单位传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以智能交通新型设备、信息化建设需求、物联网设计导向、智能化设计思维冲击下的智能交通规划设计逐步成为交通行业的必备新技能。

2022年各地都推出的智慧高速指南实际上正是对智能交通规划设计的有益尝试,其中不乏对各类新型交通信息化设施的设置方法的思考,不乏对智能交通整体架构的思维突破,不乏对已有交通设计规范的突破创新,但是整体而言,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系统,摆在智能交通设计面前的问题基本是全新的,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技术适用,没有成型的规范和标准借鉴,智能交通规划设计需要从头开始,直面挑战,认真思考,形成适用于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设计方法,智能交通设计大有可为。

2、智能交通管理热度不减

道路交通管理体系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目标,注重新科技深度赋能应用,提升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的要求,全国各地不约而同的都已经建设和筹建了交通数据资源中心,基本实现多源交通数据底座。

在此基础上,各地遵循“M+N”智能交通设计架构,建设了一系列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TOCC系统、自动驾驶管理系统等,旨在较为全面地汇聚交通感知数据、交通管理数据、公众出行数据,深度整合交通及关联行业数据资源。

2022年,各地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基本上延续了智慧交通运输、智慧公安交管、智慧出行服务和自动驾驶等四大板块建设模式,初步构建了时空映射一图、交通状态一屏、安全应急一键、信号控制一体、出行服务一端等功能服务,智慧服务管理能力得到了初步体现。

3、智能交通养护迎来机遇

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道路建设“大干快上”的高速发展期,交通运输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1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1万公里,覆盖99%城镇人口超过20万以上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70.2万公里,通达97.6%的县城。

但在公路建设高峰过后,公路养护的压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公路养护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不断上升,我国公路养护里程占公路总里程98.8%。养护投入不断加大,其中日常养护投入2587亿元,养护工程投入7898亿元。

2022年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提出,本市高速公路当年新发生次差路段次年实施养护工程比例达到100%,普通国市道当年新发生次差路段次年实施养护工程比例达到95%以上,全面提升公路品质。农村公路总体技术状况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十四五”时期保持每年道路大修不少于150万平方米。

传统的道路巡检方式和纸面养护工作流程已不能满足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需求,道路养护工作急需大力拥抱智能交通新技术,提升道路病害检测效率、以服务品质为核心、推动养护管理智慧化,提升综合功效。智慧养护工作可从数字化管养、智慧化巡查、智能化监测、结构类智慧养护、无人化养护等多个层次场景着手,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在智慧养护中的综合应用。大规模智能交通养护时代已经到来。

4、智能驾驶技术推广普及

2022年似乎唯一没有停止的就是各地自动驾驶的推广步伐。各地不再满足于仅仅设立自动驾驶测试区、示范区,而是进一步将智能驾驶无人化、商业化运营推向实质化落地。

2022年7月,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对于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定义、权责都进行了仔细的划分和详尽解释,填补了目前国内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方面的法律空白。

8月,重庆和武汉发布全国首批全无人驾驶商业化政策,允许自动驾驶企业开展车内完全无人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9月,工信部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旨在推动自动驾驶走向规范量产。

10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领域国际标准发布,表明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迈出了走向商用的关键一步。

11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颁发自动驾驶无人化第二阶段测试许可,企业获准在北京开启“前排无人,后排有人”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交通行业不折不扣的事实。未来一段时间内,驾驶员驾驶车辆与无人驾驶车辆的人机混合行驶的交通流成为交通新常态。接下来,如何处理人机混合驾驶,车路协同发展的问题成为交通运输管理新的课题。

5、交通仿真需求异军突起

一直以来,交通仿真作为交通工程效果的验证工具,不愠不火的存在着。但近几年2个词语的出圈,把交通仿真推到了交通行业的关注热点。

2021年初,交通数字孪生进入到国内不少智能交通公司的产品宣传中;2021年10月28日,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宣布更名为“元”(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借助于数字孪生和元宇宙,2022年业内纷纷将自己的智能交通产品更新到了新的层次,普遍推出了3D模式下的新视听交通界面,而且不少项目也明确提出需要交通数字孪生产品。

猛然之间,对于交通仿真升级版的需求陡增,但仔细看来,目前看到的仍是对交通运动物体的仿真阶段,个别或许达到了真仿的效果,但距离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阶段还差之甚远。

笔者认为:交通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交通系统中各类交通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参与者(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环境),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交通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各类交通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和全交通运行过程的技术手段。

真正的交通数字孪生技术不仅能够准确的将现实交通世界以数字化方式进行漂亮的表达,同时也能够模拟/仿真/分析/虚拟调试现实交通世界中发生的问题或未知的问题,另外还能够回到过去,解决问题,预测未来,减少失败,并且与真实交通系统实现交互对接,将现实世界中的交通系统效率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或许借助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的炒作,未来能够将交通仿真真正提升一个层级。

6、智能停车建设平稳推进

城市停车设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伴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几乎在所有城市都普遍存在。作为民生工程,各地2022年继续增加收费停车位的建设,同步持续升级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2022年“北京交通”APP推出全新“停车服务”功能,全市超9.2万车位已实行电子收费,“停车服务”界面还汇集了路内道路停车和路外备案公共停车场的基本信息,并通过“一张图”的形式提供一体化信息查询服务。“北京交通”APP累计下载量达1097.6万,注册用户713.3万,绑定车辆379.9万辆,日均服务车次达到48.4万。

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全城有150万个泊位信息接入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占全市约200万个泊位的75%以上。3700多个停车场(点)、83万个泊位开通“先离场后付费”,注册用户数达330余万人,累计提供服务1.5亿次,“全市一个停车场”初具雏形。

上海市启动实施“停车难综合治理工程”,累计开工建设1.75万个公共泊位。上海已建成全市“停车一张图”,基本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已接入全市4700个经营性停车场(库)和收费道路停车场、100万个公共泊位的各类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试点接入部分专用场库的动态信息。

目前看来,各地智能停车系统虽然都基本包括了信息查询、路径规划、反向寻车、无感支付等功能,但是其出发点大都是以攻城略地为建设目的,以收费为驱动力的地方财政收入手段之一,或许如何运用停车大数据,合理优化收费标准,精准找寻空余车位,提高车位利用效率,指导停车用地规划,是下一阶段停车管理系统智能化的真正用武之地。

7、共享出行发展未来可期

曾几何时,出门打出租车还是一种奢侈的消费方式,现如今,居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改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在家里坐等车辆到达,手机选择多种车型出行,下车后数字货币支付等便捷出行体验也成为了当下主流的出行方式。

共享出行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普及,共享出行的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另外,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单车组成的共享两轮车也在各级城市成为基层市民的出行选择。

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表明,共享单车骑行平均距离1.5公里,电单车单次骑行平均距离2.4公里,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共享单车服务通勤人口占比越高。

中山大学的县城共享电单车出行报告表明,2022年全国51个县城的共享电单车出行时段更加均衡,能够实现全天多个时段的高效利用,补齐了县城公共出行服务在空间和时间的空缺。

你确实需要拥有一辆私人汽车吗?2022年麦肯锡对全球智能交通展望报告支出,预计到2030年,全球50%的车辆将销售往亚洲地区,全球每年愿意使用共享出行的交通方式比例以30%的速度增长。由此看来,共享出行模式未来可期。

8、交通绿色能源持续布局

绿动交通,低碳零碳,绿色节能、生态环保逐步成为交通行业的最新加持因素。2022年很多城市不约而同布局绿色能源规划,除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同步开始布局氢能源、再生能源,着力开始培养当地居民低碳出行理念,打造零碳交通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图景。

2022年10月,山东创建成为全国绿色交通省,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投产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

2022年12月,《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排放路线图》首次核算了广东省内分区域、分车型排放数据。从排放趋势来看,深圳市将最早实现道路交通排放达峰。深圳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超78%,氢能车将试点道路客运。

上海通过调整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政策,支持更多的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进一步鼓励绿色低碳出行。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消费者购买或受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将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这意味着,明年开始上海市消费者购买插电混动车型,需要像购买传统燃油车一样,参与号牌竞拍。

2022 年,“实用型聚变反应堆”因为磁约束和磁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而入选 2022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年底,美国激光核聚变成功点火,人类首次实现激光核聚变150%以上正增益。核聚变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未来核能源动力汽车的出现或许也指日可待。

9、智能交通执法潜力无限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交通执法是指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情形,包括口头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是公路、水路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对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公路路政、地方海事行政执法对象违反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

交通警察的执法由于和日常百姓出行关系密切,其电子警察抓拍闯红灯、违反限行规定以及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等智能监测违法行为等手段也被大家所熟知。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由于面向对象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经营业务的企业和个人,往往被行业所忽略。

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之前所面临的“人海战术”、“守株待兔”的被动局面,在2022年也在很多城市发生了悄然改变。数字巡查、非现场执法、5G执法球、数字打非、靶向查处、互联网法庭等新执法模式在各地开始尝试。

可以预见,智能交通执法会成为下一步交通行业的新热点,围绕交通执法的智能化技术提升,开展交通、公安协同合作,多部门跨区域协同联动转变等交通执法业务潜力无限。

10、交通数据安全不可缺少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基本上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大量数据,交通数据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是交通行业的“生命线”。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加强交通运输数据安全管控,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制定智能交通数据应用安全标准,规范数据源采集和处理使用等活动,加强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交通数据本身既包括了静态数据,也包括流动的信息。

在智能交通时代,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车联网、路侧设施,出行者每天都会生产、输出和接触到大量的交通数据,政府与企业如何在数据流动的过程中,确保其在业务、终端、外网等不同环节上的安全布局,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如此看来,区块链、量子加密这些近期看似与交通相距甚远、短期关联并不显著的技术,实则融合了科技的发展和交通产业应用的前沿趋势和刚性需求,不仅具备科技前瞻性,也能引领产业发展,或将成为智能交通时代的“新基建”。

11、智能交通潮流不可阻挡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新技术推动传统交通的变革。交通新产业、交通新业态、交通新动能不断涌现。在万物皆可数字化的时代,未来十年很可能成为我国交通数字基建发展的井喷期,交通领域将经历数字基建的重构,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化、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驱动下,必将迎来传统交通的新融合、新迭代和新升级。

2022年我们不难发现,交通人工智能在全球已经被普遍尝试,无论是交通信号控制还是交通流预测,无论是无人驾驶,还是出行行为分析,人工智能开始在交通领域遍地开花。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不可逆转。新技术驱动下的智能交通已成必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交通,是接下来交通行业的潮流。

12、智能交通人才前途无量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智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人才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目前对交通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认定仍缺乏必要的流程和标准。初步估计,未来十年,全球交通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将至少增长2%,我国各大城市交通专业人才缺口近20万人,而智能交通工程师的缺口将随着智能交通产业的增长更显缺乏。

另外由于智能交通的学科交叉性,要求能够集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因此对智能交通人才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2022年智慧交通专业成为更多的高等院校的新增专业,智慧交通专业更多地融合学习交通工程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基础、交通通信网、交通管理与控制、自动控制原理、交通传感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集成。应当说真正将这些知识学到手、用到熟的学生们绝对是智能交通的胜利军。作为智能交通行业的专业人才的确可以在未来的时代前途无量。

结语

2022年留给智能交通的不仅有磨练,也有机遇,不仅有挑战,也有沉淀。无独有偶,数字轮回,或许历史巧合,2022年到2222年,再过二百年,彼时正是万物移动、智慧交通风华正茂、当打之时!

1673256650486741.pn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