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城市

王坚:云计算之后,我为什么要做城市大脑?| 干货

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

blob.png

近两年,由于人工智能的火爆,有的媒体甚至写出了“互联网终结”这样的标题。事实上,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沉淀了海量数据,云计算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让人工智能这个并不年轻的学科再次遇到了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

媒体的这种说法也反映了人工智能的喧嚣背后,大家的另一种迷茫。没有了互联网的人工智能,很难说清它的路在何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刚提出人工智能时,由于机器的计算能力等各方面的极大限制,大家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让机器模仿人的智能,著名的图灵测试本质也是在讲机器如何模拟人的智能。

但互联网和计算技术发展到今天,除了模拟人的智能以外,我们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会,有了万物的互联和海量的数据,能够利用机器的计算能力解决仅靠人的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

就像人类有了钢铁和电动机,利用机械装置解决了自身的体力不足一样。在这个意义上,今天许多人讲的人工智能问题,用机器智能这个词来定义更加准确。

今天,世界各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困难,没有进一步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也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就是利用基于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机器智能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问题,例如各国都没能解决好的交通治理。

在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同时,也是像机器智能这样的新一代技术发展成熟、智能产业崛起的机遇。这正是我全身心推动城市大脑的初衷。

过去20年,中国持续投入城市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始终走在前列,为城市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是没有机器智能的帮助,一个城市一天产生的交通摄像头视频,靠人可能100年都看不完,这些宝贵的数据,绝大多数还没有发挥过作用,就已经被默默地删除了。

在去年10月召开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市发布了全球第一个城市大脑计划。会上我曾感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从红绿灯到交通摄像头,它们在同一根杆上,但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摄像头看到的东西永远不会变成红绿灯的行动。数据不通,则交通不畅,这既浪费了城市的数据资源,也加大了城市运营发展的成本。

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利用丰富的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用城市的数据资源有效调配公共资源,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在城市发展中数据资源将会比土地资源更重要,这是城市大脑的基本思考。

在杭州,城市大脑从城市摄像头的视频得到了即时的交通流量,第一次让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能根据即时的流量,优化路口的时间分配,提高交通效率。依靠惊人的计算机视觉分析能力,利用每一个交通摄像头对道路进行即时交通体检,就像一个个的交警全年无休在路上巡逻。

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交出了用数据资源治理城市的周年答卷:与交通数据相连的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大大提高执法指向性。目前杭州市交警支队已经在主城区通过城市大脑进行红绿灯调优,并即时提供出警决策。

萧山区还创新实现了120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调度,一旦急救点接到电话,城市大脑就会根据交通流量数据,自动调配沿线信号灯配时,为救护车即时定制一条一路绿灯的生命线,并可减少对其它交通的影响。实际结果表明,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将近一半。

交通治理只是起点,更重要的是数据开始为社会产生价值,解决今天仅靠人脑无法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就像没有机械设备的发明,很难有二十世纪的城市建设发展一样,城市大脑将为城市发展带来三个重要的突破:

第一,城市治理模式的突破。以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城市数据为资源,向数据要人力,向数据要服务能力,解决城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创新的人性化治理模式。

第二,城市服务模式的突破。城市大脑是政府服务好民生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依靠城市大脑可以更精准地服务好企业与个人。城市的公共服务,如交通,将进入精准和高效服务时代,杜绝公共资源的浪费。

第三,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开放的城市数据资源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创新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源,就像石油和半导体材料对产业发展的带动。

以苏州为例,最近明确了要在城市大脑的整体框架下,以交通治理为重点,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公安部门将联合交通运输、市容市政管理、旅游、轨道交通等部门先行开展试点,把来自各个部门的海量数据汇聚到城市大脑,利用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和机器智能,帮助城市高效平安运转。

随着城市大脑体系扩展到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苏州将有机会成为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和行业治理的典范。

城市大脑不仅是科技创新,也是机制创新,加速了从数据封闭到数据开放的观念转变,通过打通城市的神经网络,对整个城市进行即时分析和研判,让数据帮助城市思考、决策和运营。

今天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城市把城市大脑当作“必需品”。城市大脑能够最早出现在中国,得益于我国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今天,当中国的老百姓已开始用手机付钱买烤红薯的时候,美国大部分老百姓还在用支票付水电费。

这种看似很小的差异让中国拥有了独特的竞争力。我们的城市数据资源的积累将比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快,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机会,用比发达国家更先进的办法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城市大脑不仅对中国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探索场景。60年代的登月计划催生了通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重要创新。

今天,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基础设施,我们拥有了空前的计算能力和数据资源,城市大脑不但能够造福百姓,也会像登月计划一样,成为机器智能未来10年最重要的研究平台。

10年前,阿里巴巴率先投入云计算研发,是想让中国的年轻人在全球竞争中拥有跨国巨头才拥有的计算能力。今天,城市大脑会让中国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智能时代拥有先发优势。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推动城市文明前进一步。蒸汽机时代,城市的标志是修公路;电力时代,城市的发展是铺电网。

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资源,城市需要构建一个数据大脑来再一次提升文明。就像160年前伦敦第一次建设地铁,135年前曼哈顿第一次建设电网,城市大脑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基础设施,是中国应该为世界做出的重要探索和贡献。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