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李瑞敏:新加坡的步行系统 | 新游记

总体而言,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步行体系,新加坡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有特色的工作,其在精细化、连续性、人性化等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步行体系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最重要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个完善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将非常有助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发展,为公交系统等提供良好的支撑。

在新加坡期间的出行全部靠步行和公交(地铁为主巴士为辅)完成,因此,算是较为系统性的体验了一下新加坡的步行系统。对于步行系统而言,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应该就是安全、连续、舒适等,对新加坡的步行系统的个人观感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立体过街设施

在跨越主要道路及一些公共建筑之间建设了较多的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包括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例如从住宿的宾馆到ITS世界大会的会场,隔了一条等级较高的道路,通过人行过街天桥进行了连接,从宾馆去开会不需要走地面道路即可到达,天桥直接进入建筑物衔接(见图1),无惧日晒雨淋,开会非常便利。而在附近的一个路口则结合一个地铁站出口在路口下建设了延伸到路口四个角的地下通道(见图2),当然,相应的,地面也就取消了行人过街横道及行人信号灯,该路口一切方向的过街都需要由地下通道完成。地下通道照明、卫生条件良好,特定时间内还有街舞的练习者。

blob.png

图1 连接宾馆及会场的人行天桥

blob.png

图2 路口下的地下通道

blob.png

图3 中国城的过街天桥

blob.png

图4 连接公交车站的过街天桥

2)连廊

之前从网上的材料看到新加坡在大力建设连廊为步行出行者提供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时还有点无法想象,主要是由于尚未见到过类似的设施,这次则是较为系统地体验了一下,截止2018年新加坡共建设了200多公里的人行道连廊,对于新加坡这种规模的城市而言,200公里的人行道连廊便会给人以处处存在的感觉。这些连廊一是将公交车站与地铁站、路侧建筑物进行联系,由此公交乘客下车后可以无视日晒雨淋而进入临近建筑物,二是从公交车站向更远处延伸,则此时会绵延数十米或数百米,也有联系特定建筑之间的,例如将写字楼(办公楼)与饮食中心联系,这样就不怕日晒雨淋了。对于新加坡这种日照充足、降雨较多的城市,这种设施也算是非常人性化了,这种有针对性的特色的交通设施也是需要在不同城市中根据不同城市特点进行相应考虑的。

blob.png

图5 连接有一小段距离的公交车站与地铁入口的连廊

blob.png

图6 过路口的连廊

blob.png

图7 路边绵延的连廊

blob.png

图8 连接一个大的就餐地区及周边建筑的连廊

 3)交叉口信号过街 

虽然新加坡建设了大量的立体过街设施,但是毕竟交叉口是随处可见的,故有众多的交叉口还是采用了信号控制行人过街的方式,而在每个信号控制交叉口,对于信号控制行人过街,都会有较为完善的信号控制及过街道路空间的施划。几点小小感触:(1)多种类型的行人信号控制模式(定时、感应等)(见前面关于新加坡信号控制小文的相关内容);(2)人行横道衔接路缘处理:除了增加盲道区域外,基本做到了轮椅出行者的顺利通行;(3)二次过街措施:在一些有条件的路口实施二次过街,减少行人绿灯时长,优化整个路口的信号配时。

blob.png

图9 信号控制路口行人过街

4)较低等级道路路段过街

在一些等级较低道路的路段上的行人过街处理上与欧洲部分城市比较像,大量使用了各种的交通静化(traffic calming)的措施,例如使用bump与人行横道合二为一,一方面为行人提供平面高度一致的过街通道,另一方面也起到良好的减速的功能。同时,大量使用贝里沙球可以给晚上的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警示作用。

blob.png

图10 抬高的行人过街及贝里沙球

blob.png

图11 抬高的行人过街

blob.png

图12 较大路口行人信号控制与贝里沙球结合使用

blob.png

blob.png

图13 一些对行人的提示

5)道路两侧人行道的连续性

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在经过一些道路进出口处都进行了连续性的处理,提供了良好的连续通行的空间。

blob.png

blob.png

图14 道路两侧人行道连续性处理

当然,由于限定了行人过街的通道且有时相距较远,故设置有较大量的行人过街禁止标志和指引标志,如下所示:

blob.png

blob.png

图15 指示前方行人过街 

blob.png

图16 此处禁止过街 

十全十美颇为不易,在刻意要去发现有没有人违法穿行的情况下,也拍下了如下一些照片,哈哈。

blob.png

blob.png

图17 闯红灯的

blob.png

图18 不走合法过街通道的

blob.png

图19 不走合法通道过街的

总体而言,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步行体系,新加坡在很多方面还是有不少有特色的工作,其在精细化、连续性、人性化等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目前我国也在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步行体系专项规划也频频可见,希望这样的工作能够从规划层面逐步落地,部分城市的部分区域已经做的较好,但还需要在全部的城市区域内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 | 李瑞敏,清华大学副教授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