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江西论坛 | 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与管理研究

2017年2月25日,江西智能交通论坛在南昌隆重召开。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干发表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与管理研究》主题演讲。

2017年2月25日,江西智能交通论坛在南昌隆重召开。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干发表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生命周期运行与管理研究》主题演讲。 

以下为刘干演讲实录,经赛文交通网(china_7its)编辑整理: 

今天这个论坛是交警的主场办理。因为为交警提供了很多年的交通安全服务,使得我对交警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需求非常了解。又因为我是做企业的,做企业的有一点很现实,就是我们所有的创新都必须基于需求。没有需求的创新我是不会去做的,今天我主要讲一讲当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工作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需求。 

前两天,一个大学的学生让我评价一下他的一个创新。该创新的功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他的创新类似于在一个红绿灯斑马线前放一个减速带,可以升降。为了防止机动车闯红灯,在红灯时间抬高起来阻止机动车辆通过。我说这个创新,功能和作用都有,但交通管理不能用这么野蛮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要靠科学合理的交通工程手段。 

现在很多城市交通管理就处在一个对交通工程理解盲然的状态,甚至出现很多错误的状态。不久之前的春节我去斯里兰卡,对道路交通工程感受非常深。斯里兰卡是英联邦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属于穷游,但是几天里面行径的城市与乡村道路上极少有见到交通事故,道路交叉口的通行秩序比较好。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工程与穷、富没有什么关系,与最基础的设计与管理理念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的公安交警部门、城市交通管理者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他们承担着城市交通管理中拥堵、事故的方方面面。水深是指交通工程技术的水很深,涉及标准、设计、审查等等;火热是指交通管理的状态不容乐观,涉及人、车、路、环境,似乎都要去管,又似乎有限的警力根本管不过来。我粗算一下,大部分城市的交警,即使全部投入到人、车、路、环境上,平均下来一个交警面对约3000个交通参与者、800辆机动车、数十公里道路、复杂的环境。无论是老百姓或领导,道路上出现了问题,首先责问怎么没有交警在现场,这么个管法管得过来吗?当然管不过来。 

我们国家的交通安全标准方面,比如说高速公路交通标志字高,它这个标志的字体高度基本上仅仅考虑到与设计速度相关。这是有问题的,我在太(原)-长(治)高速调研就发现,同样的一条高速、同样的设计速度,在不同地段、地形、光照、道路宽度条件下,提供给驾驶员的视觉空间和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而采取相同的标准设计,在许多地方就会抬高交通安全风险,甚至于诱发交通事故。这种时候,如果交警提出整改,道路管理和设计部门会说,我这个标志的设计符合国家标准,为什么要改?很无奈。 

至少我感觉,交通标志字体的大小高度,是与我们的空间、环境、时间都有交互关系的。交通安全需要设计,交通安全设计与法律、标准、环境、产品等等都相关,如果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都要交警下功夫去,那么一线的交警如临深渊。

仅仅就一个指路标志,全中国的城市都设计、设置不好,都或多或少存在错误、问题。交通标志仅仅就一项视认性技术,就包括逆反射、补光、主动发光,在不同地形环境空间的应用。我们交警天天喊不要开远光灯,但是驾驶员不开远光灯能看到标志吗?看不到。交通工程领域,技术层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学科,非常复杂多变。 

再说管理的火热状态,实际上是管理的路径方法出了问题。在创新为主流的当下,我觉得我们整个的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当中,技术不是解决不了的主要问题。问题应该出在管理的源头,当然很多人会说解决不了的原因是体制问题。 

交通管理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城市交通管理与多种人、车、路、环境相关,仅仅环境当中又有法律环境、自然环境,非常复杂。以一个二线城市为例,基本上是三千左右数量的交警工作扑在一千万人、两百多万辆机动车和无数的各种群体的交通参与者身上,根本扑不过来。遇到道路交通故障的时候,常常是,市领导们在路上一看,交警怎么没见到;老百姓们在路上一看,交警都都干什么去了。都是这句话,你扑得过来吗?扑不过来。那我们交警应该干什么?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说,当然应该是抓源头管控。 

做好交通工程是源头管控的重中之重,好的交通工程,既能够体现管理者的教育、法律意志,又能够体现参与者的多种需求。好的交通工程,还应该在环境、能源、安全经济效益方面明显体现它的科学性。下面分别从“管理、学术、伤害、发生”四个角度去看,做好交通工程,打造一条条好路,是眼下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最佳捷径。

这里说一下安全第一,也是我近期要在《中国交通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观点。长期以来,作用于安全性预防和保障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投入,被固化在整体道路工程建设投资的概算中,在无论什么样的地理环境条件下都套用同样的投资概算比例确定投入,只能降或减不能提高。这是一个极不科学的标准逻辑,它没有从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产出效益比的角度去考量。比如,不同环境条件下设置的不同品质、功能、成本的设施,直接关乎能否预防交通事故、减轻事故损伤,产生的安全经济效益比也会有极大差异。既然“安全第一”,就必然应该去选择投入与产出比最大的技术和产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建设投资与规划设计的供给源头进行改革,制定一套更加科学的标准体系,真正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地。 

好了,讲了上面这么多问题和现象,我认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交通管理、交通工程的基础,也是重心。而在这方面产生了六大管理痛点。 

第一个痛点,预算决策靠拍脑袋。我们知道,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本应是精细化的,只有精细化才能保证每一个风险点消除。一块标志、一段标线、一个防撞桶,它们都有自己的严格的工程技术指标,执行技术标准才能保证它的功能作用,那么按照行业标准、按国家标准,到期或发生变化就要更换。按照道理,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原始基础数据支撑,知道下一年或下一个月有多少交通安全设施需要出新,技术参数是什么样,预算全都出来而且基本精确。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预算依靠拍脑袋想象,下年大概三千万还是五千万,没有准确的尺度。然后上级财政或政府领导觉得反正你也是拍脑袋预算,我也拍脑袋,砍个一千万或二千万。最终,有多少钱干多少事,而不是应该干多少事出多少钱。 

第二个痛点,指路牌设置不好,导致路网负荷不平衡。为什么设置不好?因为选择意见太多。有的大中城市像南昌可能每年会有上百个设计院的几百名设计师在同时参与设计。然后审查决算也有几十、上百个人。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觉得这个方向应该指向八一大桥,他觉得应该指向红谷滩。GB5768似乎在指导设计,又似乎基本没有什么指导性。各个城市的路网建成之后,根本没有对建成的大格局路网规则进行整体的负荷考量,没有做整个的交通流调查,也就缺失系统科学的指引规划。所以指路牌设计不好,有规则有标准,但是就是设计设置不好。 

第三个痛点,派工干活效率低。常常是划线队伍干完活之后对工作量验收不放心,拿着小轮车去推一下做测量。派工的时候不知道要派多少人用多少时间干多少活,反正你就给我去把那段道路的标志标线干掉,先干活再说。遇到交通安全设施故障,通常是某个市民打12345市长热线,接到市长热线转来的故障告知后再派民警上路检查一下,确认是故障,回来翻档案查原始资料。如果翻不到原始资料,再通知施工单位去测量一下什么技术参数情况,然后再决定维修方案。整个过程下来,工作效率、生产力的浪费非常大。 

第四个痛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无预判。经常出现重大交通故事问责的时候,才发现那个地方是一个风险隐患点,缺少了某些标志、标线、信号灯、或者护栏设施。然后问责辖区交警的管理责任,认倒霉。 

第五个痛点,我们整个的带电动态交通设施运行,是不联网的,也不知道实际运行状态。大家知道,包括信号灯、标志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手势共同组成交通信号。在今天复杂大流量的城市交通环境中,我始终有一个观点,所有的能够联网联系的交通设施应当全部联网。现在的城市道路交通管控,仅仅做到了交叉口管控(似乎也做的不够好),路段管控是缺失的。欲速则不达,路口、路段、路网没有联系起来,交通流、行驶速度还有极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第六个痛点,电子导航错误率比较高。我们的交警面对眼下的复杂城市交通,必须勤快,标志、标线、信号灯的调整无时不刻在行动,调整的数据不能及时与导航互动,就会导致目的地路线错误或延误。 

按道理应该是我们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建立健全,提供给智能交通企业去使用数据、研究加以利用。而实则上的当下是依赖于智能交通企业,做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寄希望于大数据、智能化的药到百病消除。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前面的六大痛点没有解决,所以一点办法都没有,只有依赖。智能交通企业提供的大数据往往是滞后于交通问题发生的,即便驾驶员行驶在一条高架上,知道了前面的拥堵状态,但是毫无办法。让我们看西安和南京,某智能交通企业发布的数据,平均车速一个25.2km/h、一个26.45km/h,基本相似,再看看公交分担率、高峰车速等等各方面数据指标都是基本接近。但是在拥堵排名上,西安是9、南京是个32。领导们和老百姓只看到了9和32这两个数据,很容易产生差距极大的不同评判与决策。

全中国所有的城市道路,都面临一次路网负荷的调查与匹配调整。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一定要把交通安全设施基础工程建好、基础数据库建好。还有就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与产品的品质,要事前控制,不能靠资质、靠事后验收。这个要进行合格供应商模式管理,只有合格供应商才有可能给你提供合格的产品和合格的工程。

再着重一下,构建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则与系统,实属当务之急。只有从教育、执法、建设、规划、设计、工程的源头去做管理,去管控源头,才有可能实现安全、有序、顺畅、高效。说到底,就是我们绝对不能用三千个交警的身子骨扑在一千万道路使用者的身上去做管理,我们要在扑在源头这些人的身上做管理,才有可能做得好。

网站-二维码广告图.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