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指路系统改造后夜间交通事故下降35.1% |交通组织优化怎么做

在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创新论坛暨联盟大讲堂上,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干发表了《面向车路协同的城市交通组织优化方法》主题演讲。

2016年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智慧交通管理产业联盟年会在无锡召开,赛文交通网(微信公众号:china_7its)受邀独家报道。在城市交通管理精细化创新论坛暨联盟大讲堂上,南京赛康交通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干发表了《面向车路协同的城市交通组织优化方法》主题演讲。 

以下为刘干演讲实录,经赛文交通网(china_7its)编辑整理: 

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很多城市不断扩张,最为突出的表现是从一环、二环再修到三环四环,一直在不断寻求城市发展中土地和道路的平衡关系。

而事实上,修到最后出现了严重的商住、人口、车辆、道路之间的不平衡矛盾,直接的表现就是道路拥堵、效率低下,这是为什么呢?我的分析,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缺失了安全的本源,交通效率也就无法维持各种供需关系的平衡。 

今天的论坛,我发现大家谈论更多的是交通信号管理配时与控制技术,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把某一个或几个路口的信号配时配置配好了?或者说在那些个路口铺上了多彩的红地毯,交通运行的效率就能够提高呢?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首先是基于城市路网现状下通行负荷平衡与路径指引优化调整。 

这里把中国的两个古都,西安和南京的交通情况进行对比,它们的主城面积、人口数量、机动车保有量、公交分担率均相近,交通运行特征有很多共同点。我从高德公开发布的拥堵数据上扒出来了一些给大家看看(PPT): 

高峰平均车速南京是26.45、西安是25.02,自由流车速南京是47.98、西安是48.36。这样的大数据,给交通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决策,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恐慌,是什么样的恐慌呢? 

在它们很多指标接近或相近的情况下,拥堵排名西安是第9名,南京却是第32名。

南京古都城市的路网结构密度还是比较高的,出行到达目的地有很多种选择的空间。但是,当前的导航在及时性方面,并不能够使用路网的全部空间资源。

在2014年,我们完成了南京快速内环全路网路径指引系统的优化,南京的快速内环整个建成过程有足足15年的漫长,15年才完成了一个快速内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很多城市都是同样,要十数年建设成功一个路网系统。 

在城市道路路网的建设期间,我时常说,很多城市的立交桥能修得好,但最后怎么样?指路标志设置不好。设置不好就出现问题。路网形成之后,驾驶员开车在路上就会找不到路。现在有高德和百度这些导航,很多的电子导航开始给驾驶员们指引道路,但是导航也会常常出错。

为什么呢?因为可能由于下雨、施工、雾天,整个环境、交通管理需求的变化,交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把这块交通标志换掉或者把这条道路调整了,这个时候导航就不匹配了,大数据就解决不了道路使用者的出行问题。

我开车在上海的高架上,能够看到很多光带式交通诱导可变标志,清清楚楚地告诉我前面拥堵了,但是知道又有什么办法呢?还是得堵在那里。仅仅有大数据是不够的,需要提前的解决方案才行,出行者需要的是好的数据。 

所以,面对当下各个城市的全部路网格局已经形成,所有城市都面临着路径指引体系的优化调整。

要把道路与交通枢纽管理名称和规范指引路径原则说出来,要进行路网规则编制,同时要尽量满足路网整体负荷信息量的需求,便于驾驶员的辨识。在完成南京快速内环的指路系统改造后,我们对整个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有一系列的数据支撑。

最为作用显著的是,仅仅半年的时间,在改造前和改造后,白天和夜间的交通事故下降了7.69%和35.1%。这是了不起的交通组织优化,也是了不起的交通安全设施投资,它所产出的安全经济效益比极高。 

然后是三位一体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组织设计。 

面向交通参与者的交叉口缓堵设计,不仅仅是信号灯,还有多种交通组织、交通管理。常规工作有现状调查、问题剖析、制定方案、评价方案,以及实施。这些工作流程当中要去分析很多的矛盾点,实施管控的措施,然后对它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平均延误和安全隐患进行一个评价。 

最后到实施阶段,包括调头提前、交叉口、公交站台和色彩引导的强化,对它进行强化性的应用。尤其像现在高纬度的地区,天黑的早,天黑之后下班都急着行驶在路上,会常常找不到路,因为根本看不清路上的交通标志。 

请看一下一些具体的照片,这是在夫子庙地区的,这个护栏的颜色、结构、形式跟夫子庙地区整个环境非常匹配。 

这是日本城市一个道路交叉口的控制,这一个小小的交叉口可以看到,它做了非常多的控制性设施设置的措施。而且它的设置对道路空间利用非常有讲究。

我们看这一组标志,它的交通标志牌主杆并没有位于标志的中心,可以看到,即使有很多控制性的措施也不不零乱。 

再看这是对行人的具体措施,我们看一下这块标志就与能源和环境相关了。这是我在日本看到的照片,日本高速路和快速路所有的出入口是信息的强化,尽可能不让驾驶员错过。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路口的空间处理,接入口空间处理,用这样八字型的标线去解决道路空间安全问题。在新宿地区有很多的霓红灯,标志重要还是霓红灯重要,它们把标志设置成了主动发光,视认性突出于霓红灯,这方面也是值得要思考和学习的。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交通标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局限于静态,对于大交通量的现代城市,动态可变、通电、发光、联网的交通标志设置,与信号灯、标线联动起来,是一个必然的大趋势。 

我再说一说机场,在中国很多新驾驶员,尤其女性驾驶员不敢去机场送人接人,因为她们找不着路。机场是大型体量的枢纽和地区,它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设计去满足识别需求,我们现在的国家标准是无法支撑的。 

在全世界企业创新当中,一个是市场的创新,一个是技术的创新,然而最高层面是管理的创新。从这一点上我们赛康交安的团队也在研究,怎样去解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周期运行管理,就如刚刚我说的那些导航运行错误率很高一样,目前智能交通与基础交通是做不到很高的匹配度的,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我今年考察一个有着五千万人口的发达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路径指引管理系统是在一张网上实现的,从源头上管理、规划、设计、工程、检验的审查都需要通过这张网。中国城市的交通管理非常复杂,可能有数十个建设单位,上百家设计院,上千个施工单位。

所有这一切的管理都应当从源头开展系统匹配性审查,然后与电子导航去匹配实现即时性互动。靠传统的导航系统模式,在各个城市配置数据采集车辆,是不可能实现智能与基础匹配的,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数据采集与发布。 

赛康交安已经在研究开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运行管理系统(RTSF-OMS系统),希望通过运行管理系统,把基于所有交通安全管理的源头,把交通安全设施的全使用寿命周期管理并运行起来。

实现交通环境与设施匹配了,安全性能提高了,也即时与电子导航互动使用了,这个时候交通的效率会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 

最后我讲一下涉及今天城市交通精细化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具体原则:

  • 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增强交通事故预防的主动性;

  • 消除交通信息盲区——优化交通出行的提前路况预知;

  • 减轻道路通行负荷——改善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

  • 降低行人过街难度——改善步行和骑行通道舒适度;

  • 遏制交通违法现象——影响行为习惯和素质文明;

  • 应对城市环境恶化——提升城市道路环境品质。 

我还总结了交通管理成功的要素,天、地、人、和

第一,行为规则是我们的天,必须约束;

第二,人机协调是我们的地,目标要一致;

第三,安全第一才是以人为本,有了安全,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第四,需要科学合理、强有力的控制性物理设施的措施,实现“和”。

网站-二维码广告图.jpg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