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一个北京交警的自传 | 我所经历的7386工程

本文摘自冉绍军个人自传《走过中国城市交通自动控制发展之路——一个从70年代起搞技术的交通警察的回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辑对文章进行了删减,并进行了微小的文字段落衔接修改。

作者冉绍军,1972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公安局交通处,一直从事交通科研工作,经历了国内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发展的大部分过程。作者是中国第一个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研发项目即7386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亲历了项目的快速推进至工程完结工作阶段。

本文摘自冉绍军个人自传《走过中国城市交通自动控制发展之路——一个从70年代起搞技术的交通警察的回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辑对文章进行了删减,并进行了微小的文字段落衔接修改。

终稿经过本人确认。

    毕业报道,加入7386工程

1976年1月16日,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系在419教室集合,学校宣布三系四个班118位同学的分配方案,逐一念名字和分配单位。到本人:北京市公安局。听到结果,同学们为我既吃惊,又兴奋,爱穿警服的同学道:“以后我们要是犯了什么事,可得找你啦!”

春节后的2月5日,我和另外两位女同学正式上班。北京市公安局下属十几个业务处、分局,交通处排在第十一处,主要负责全市的交通秩序和设施。

北京交通管理形势的发展需要技术人员,经市里批准同意,从今年起开始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我们是第一批。处里已经开始筹建班子,一个交通科(交通处的主要业务科室)的老同志在主持工作,从队里调来几个年轻好学的民警,在工程队(交通处负责交通设施的部门)成立了一个科研组,我们的工作就在那里。

老同志杨建平(老杨)来接我们,瘦瘦的老杨背微驼,满脸堆笑,一看就是老警察了。212吉普车,把我们接到位于永定门外靠近火车站附近的工程队。

在一个院落里,工程队的领导出来迎接我们,安排我们的工作环境,在一个二层搂的搂下,一间10平方米的办公室。接着,让我们每人认真填写了条目详细的“革命工人人员登记表”。

接着,老杨带我们来到办公室,认识了组里的其他同志隋亚刚、牛永成、周寅卯、祁明枢。给我们介绍了7386工程的由来,上级单位,协作单位的关系。

然后乘“上海”车到北太平庄看路口正在进行的控制试验,到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号志室整体组,认识了贾日学、王彦卿、李海渊、杨光、颜敬宜、李刚等同志,知道他们正在配合我们搞交通控制工程。

随着工作的开展,我们的机构和人员在短短几年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6年我们三个来到工程队时,处里宣布叫做“科研组儿”。那时已有杨建平、隋亚刚、周寅夘、齐明书4人在“撑摊”。1975年 5月,老杨来自交通科,小隋来自宣武队,周、祁属于司机。“科研组儿”编制上归工程队支部领导,业务上直属处部,已经开展工作半年。

76年5月29日马大岭到科研组主持工作,参加工程队支部班子。马大岭,原交通科副科长,在处里工作时就相识,人很老实,因其高中毕业的文凭和善于动脑的特点,被分配来科研组。

1.png

作者与隋亚刚

7386工程

1973年夏,时任第四电子机械工业部部长的王铮,从欧洲考查回来,有感而发,按照余秋里副总理的意见,提笔给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吴德写了以下的信:

吴德同志:

秋里同志的意见,要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制和车辆调度上去。我们想在首都试行,但必须有市公安局和公用局的协助,才能取得试验的条件,因此,请你交代给公安、公用两局领导,并请指定一位同志召集第一次碰头会议,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对交通工具进行合理调度,加速运转,方便人民(首先是出租汽车之应用)。

第二,如何以最绍的人力,进行交通控制,保证安全。

第三,如何掌握外宾车辆的活动。是否妥当,请批示。

敬礼!

王铮

八月六日

时任第四电子机械工业部部长的王铮

四天后,市长吴德批示:“请吴忠(北京卫戍区司令)、万里(北京副市长)、刘传新(北京公安局长)同志阅,是否请万里同志找他们开一次会议研究一下。八月十日,吴德。”

8月21日,吴德批示交到万里,万里随即交市计委副主任谷燕民代办。

当日,古燕民根据吴德、万里的指示精神主持召开了会议,参加人:北京市城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第一服务局、四机部等,北京公安局交通处杜连柱副处长参加,会议由古燕民传达了王铮的信件,吴德、万里等同志的指示精神,要求各单位回去研究,提出计划与试行项目。

谷燕民将此事交计委综合处办理,综合处具体管理人是谢飘,中共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小儿子。

9月26日 古燕民再次召开会议,落实领导指示精神,会议决定成立领导小组,北京市公安局江明副局长参加,并成立两个研究试验小组,一个是无线调度网研究试制小组,由四机部六所、第一服务局、公安局组成;一个是交通指挥自动控制研究试验小组,由交通部交通科学院、四机部六所、市交通局、公安局组成。

市计委召集公安局、交通局等单位开会,由于事关北京交通管理,则交公安局负责,公安局转至交通处办理。恰逢此时接到市政府转来1973年6月段里仁提出的北京交通自动化控制方案,1973年10月,交通处派曲绵模、郝树文去武汉大学调研,正式提出要武大协助,武大党委重视并支持。

由北京市公安局交通处和武汉大学联合起草的《关于实现北京市交通自动化控制的方案》经市计委送到市政府。

1974年,项目继续进展。

1月19日,古燕民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段里仁向市领导汇报调研结果,会议决定,将武大方案打印成文,发送市领导和各单位,征求意见。

3月,段里仁在北京以交通处和武大的名义起草“北京市城市交通自动控制方案”。

5月,“方案”经市计委送吴德、倪志福、万里、杨寿山、吴忠,并呈报王铮。

9月17日,古燕民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北京市城市交通自动控制方案”定稿,研究成立交通自动控制领导小组和实施方案的技术小组(交科院组长,武大副组长)。在市计委的召集下,考虑到城市交通涉及的方面,确定了在武汉大学的基础上,增加交通部交通科学院、四机部六所、邮电部邮电大学(现北京邮电大学)三个单位共同完成。由于机构和经费问题,此项目进展不畅。

1975年,段里仁再次给(时任)总理华国峰致信,呼吁此事。4月3日,公安部给交通处工程队 打来电话,说华国峰过问交通自动控制的研究情况。据当时交通处的《情况反映》1975年4月4日的报导:最近,王震副总理对四机部部长王铮同志说:“交通自动控制有什么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下。”随后,四机部派电子局谢总工程师为首的小组到交通科学院了解情况。

在各种因素的促进下,以王铮部长八月六日信命名的“北京市7386工程”由此而生。由北京市计委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成员有白介夫、谢衡(公安部)、柳达(四机部)、江明(公安局)等领导同志,下设办公室,具体办公地点设在交通处(也就是工程队),刻公章备案。项目研究经费由市计委落实,办公室掌握分配。

此计划被列入1976年国家科研计划第128项,1977年第112项。

1975年6月,杨建平、隋亚刚、牛永承、周寅卯被调来参加科研组工作,7月29日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充实加强交通自动控制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7386”正式开张。

年底,参加的四家单位开会研究,对试验项目进行了分工。交科院负责总体工程和交通信号系统;武汉大学负责电视监视系统;六所负责计算机;邮电大学负责数据传输。成立设计组,组长贾日学,副组长段里仁。

作者与段里仁

1976年,随着我们三个工农兵大学生加盟,工程的进度也在加速。

6月4日 在交通处召开7386工程办公会议,讨论工程进度,存在问题,今后工作。决定:

  • 组成工作组了解进度;

  • 核算经费,写个报告;

  • 6000平米建楼报告;

  • 刻公章;

  • 计算机设备解决。

6月21日,从计算机三厂将DJS130计算机拉至交科院,将当时国家实用小型计算机(50万次/秒)首次用于交通自动控制,这是北京市政府下决心投入交通事业的重要开始。

7月14日,与交科院搞首次交通调查。

总体会

经过仔细筹备、多方联系、反复请示,1976年12月6日~11日,在东四旅馆召开了“7386工程”总体会。 

会上,马大岭在开幕词中介绍:北京市1949年的机动车2272辆,1975年82456辆,增长35倍。1949年的交通事故全年死亡33人,1975年432人,增长12倍。

7日~8日,进行技术协调交流,与会者有市计委科技处谢飘、交通处陈震、交科院公路所唐副所长、四机部六所科技处谢总工程师等27人。

交科院王彦青介绍了软件部分的控制方案、郝劳德介绍检测器、高胜辉介绍信号机、严静仪介绍速度显示板;六所陆田介绍终端接口;邮电学院沈树庸介绍数传机;六所张洪介绍数传机接口、黄晓明介绍模拟显示板。分别介绍了功能和进度。

12月17日,7386工程汇报会在市局二楼会议室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均出席。

马大岭汇报了工程来历、目的意义、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明年安排(经费已用45万元)。会上讨论了需要经费90万、建300平方米机房、修订总体方案、参加设备定货会、联系制造厂、向王铮部长汇报、市局要人等事宜。

考察

根据“7386工程”总体会的决定,由市计委副主任史洪志带队,办公室派谢飘、邓福堂和我去武汉大学考察工程进度。

史洪志,是在1958年开始的以迎接国庆10周年为目标的著名的“十大建筑”重点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以倪志福、戴凤臣、王学礼、张百发、李瑞环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中的一个,从长辛店二七厂修机车间开始,以“高速车削细长轴”而著称为“车工大王”。

谢飘,谢觉哉同志之子。1939年生于兰州,童年生活在延安。1965年毕业于哈军工,后服役于空军部队。1969年,被复员到北京半导体器件三厂当工人。1976年起先后在北京市计委、国家进出口委、国家经贸部及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工作。1990年后,派赴国外从事经贸工作。

27日,校党委副书记刘道玉陪同,到桥口中队监控室看系统演示,六个监视器显示的图象,功能各有不同。武大912厂用最原始的工艺打造出应用于交通管理的第一批系列电视摄象机。民警葚近材成为中国第一个看着屏幕搬动控制红绿灯的交通警察。

刘道玉被誉为“武汉大学的蔡元培”,1981至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对于武大学子而言,刘道玉是他们心中的一段传奇,一种向往。

在图书馆楼前照相留念

忙碌七七

1977年,是我工作中最紧张忙碌的一年。

㈠ 寻 址

根据“7386工程”总体会的讨论,决定在北京找一个位置筹建北京市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原则上是选择中心地带,便于向周围发展。参考了国外的经验,建筑面积大约6000平方米。同时为了明年即将在地铁沿线进行的线协调试验,需要300平方米的临时活动建筑。

为此,我们通过计委老谢的帮助,开始了漫长而大胆的寻址。

1977年1月,我们首先考虑到的最理想位置是前门楼,由于它坐落在市区正中位置,还有一定程度的置高,是最理想的控制中心点。1月17日,我和马大岭到谢飘处,提出借用前门楼作为试验用房的设想。3月14日,以7386工程领导小组的名义专门给吴德和吴忠写了报告,后来得知,前门楼是卫戍区和二炮的军事禁区,想进驻,门儿都没有。我们后来也为这个大胆的设想感到好笑,真应了老北京人的口头语:“有钱买前门楼子去!”

再找,我看中了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公共厕所。还是中心位置,又是个二层小楼,况且多年停用,我们何不暂借一时?

1978年5月23日,市建委主任沈勃同意使用人大会堂南侧厕所做控制室。没想到天安门管理处更坚决地一口回绝,很快就开放了该厕所的使用,我们没用上,为全国来京到广场的群众提供了方便。

继续,我又盯上了位于宣武门路口东北角的天主教堂,院子很大,想借间房用几日。6月1日,去宣武门天主教堂联系,6月3日,再去民政局。没承想公安局这块牌子对宗教界不好使,人家很礼貌的拒绝了俗人进入净土的企图。

实在无奈,靠自己吧。为了6000米中心建房和300米试验用房,1月24日,和马大岭到规划局了解6000米的手续,得知要市计委、建委的文件。1月28日,给谢飘送去300米试验用房报告。我们每天跑计委、规划局、建委;找各级领导呼吁、写报告、打电话,总算先落实了宣武门路口西北角处的一小片工地储料处。5月27日,经多级请示周荣国终于同意拨给当时作为紧缺的抗震物资——活动房屋。6月8日,办活动房购买手续,共三幢,8550元。6月11日,拉回活动房子。6月27日~28日,我带临时工到宣武门清理活动房安装场地,29日搭框架,占地20平方米,7月5日组装房子、架线路。

㈡ 地 铁

线协调控制实施暂时解决了,而武汉大学的电视监视系统线路敷设还无着落。6月9日,市计委找地铁管理处协商借用地铁通道,至8月3日先后5次协商,多级领导协调,地铁终于同意借用地下通道敷设电缆。

9月2日,晚上10:00,地铁停运,全线断电,我们和武大7人、九队借来的7名干警,从站台上跳下铁轨,沿隧道里的水泥桩开始铺设崇文门至前门的电视电缆,先放完电缆,留够引上余地后,在通道里喊着通信,再沿1米间距的水泥墩逐一绑札。


3个晚上的奋战,我们完成了从崇文门至象来街8个路口的电缆敷设,我作为协调,在这段通道里徒步走了5个来回。总算顺利完成预定任务。

9月7日,临时设在和平门站的电视监视中心开始联调。10月10日,和平门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开通,我们看到了来自前三门8个路口的清晰电视画面,并遥控自如。

QQ截图20161028102952.png

本文作者

(三) 筹建科研所

10月18日,地铁和平门站的7386工程领导小组会上,谢飘提出,目前组织机构(科研组)不适应形势,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班子。白介夫同志表态:应成立一个研究所,有个班子。

11月4日,主管副局长江明召集交通处开会,江明说:“关于机构问题,白介夫提议成立研究所,公安部谢衡局长也支持,我主张成立交通科学研究所,下设研究室,你们向局里写个材料。”

月底,科研组起草,经谢飘同意,处办公室整理后的关于在交通处成立科研所建制的报告,经市局上报待批。

(四) 出国考察

1976年,国家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我们的目光,瞄向了国外的新技术。在市计委的帮助下,从下半年开始,我参加了以下的科技活动。

在天文馆参加“国外科技动态报告会”,由上海物理所介绍红外技术;17人在华侨大厦与美国加州交通局美籍华人邝伦欣交流;在天文馆参加“国外科技动态报告会”,介绍国外公共设施动态;参加“国外科技动态报告会”,介绍西德汽车工业及城市交通概况;在天文馆参加“国外科技动态报告会”, 介绍激光技术;代表交通处参加市科教组织的“北京市普及推广电子计算机应用和建设计算机网络工作会议”。国外科技的发展状况,大大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收获不小。

在1976年12月召开的“7386工程”总体会上,大家试探着提出了应出国考察的想法。

1977年8月2日,谢飘向计委提及考察事宜,回复说:已向副总理王震讲过,要写个提纲,说明为什么、考察内容及组织形式。

8月11日,日本400人访华团来京,参观天坛时,一董事长乘车被撞,致重伤。当晚有关领导指示:

  • 公安部要抓北京交通,考虑如何实现交通现代化;

  • 一定要组织出国考察。此事加快了考察团的批准手续。

10月8日,外交部韩念龙副部长决定考察团由16人组成,有京、沪、津、粤代表参加,由公安部和北京市联合组团,去东京等四城市,时间一个半月。

经过四个月的工作,奔走了若干机关,中国政府第一个题为“交通”的考察团终于成行。

12月,由公安部组团,有京、津、沪、穗公安交通以及交通、邮电、大学构成的共15人,组成首次“中国城市交通管理考察团”,赴日本考察23天。

作为考察结果,借鉴日本使用的“斑马线”,经多级领导研究批准,1978年5月,北京交通示意线改革为“斑马式”人行横道线。

七八成果

忙碌了一个1977,我们在收获的1978得到了努力换来的成果,从此翻开了在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页。

一季度,为完成前三门线控协调控制,各协作单位都在紧张准备之中。我们自己也在努力学习提高,我继续给大家讲《晶体管电路》。从5月~79年1月,我们请武大付万钧给我们讲电视原理课,并进行考试打分制度,以示认真。

2月,为工作便利,科里分成两个业务组、一个办公室。计算机组由小隋(隋亚刚)负责,电视组由我负责。

4月,武汉大学众老师再次来京,沿前三门8个路口架设摄象机。

5月10日,我们利用夜间地铁停运期间检查电缆、排除故障,我们沿着通道区间里每间距5米的一个水泥柱寻找故障点,走了一夜,直至全线正常,凌晨4点,我们走出地铁,工作的顺利让我们忘记了通宿的疲劳。

经过反复的系统测算,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交通环境明显改善,系统运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艰难的第一步终于走出来了。

向“7386”工程领导小组汇报后,领导们非常重视,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观摩,7月份,来此观看系统运行的人们络绎不绝,我们不得不找来数把椅子,腾出座位空间,几乎每天都要接待前来参观的人群。

2.png

贾日学主任介绍控制原理

3.png

付万钧老师介绍电视系统

1978年的下半年,我们继续完成系统稳定运行工作。

8月29日,全国治安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公安部决定,会议期间,由北京市局安排接待会议代表一天,参观现代化管理,交通处决定开放新建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并责成我和小隋负责向大会代表介绍,我们一天共接待代表500余人,分成四批,先在13处礼堂介绍,后上五楼参观,一日讲演四次,往返楼上下四次。从此以后,上海、广州、天津、沈阳、深圳、重庆等各个城市相继陆续建成了形式各异、但内容相同的交通指挥中心。

9月13日,领导小组决定,鉴于“7386工程”已进展到一定成果,以及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关系协调问题,决定:联合开发告一段落,各协作单位到年底前结束工作各自撤回,现有系统由公安局接管使用。

稳定七九

经过两年的公文行文,性质为双重领导的交通科研所终于获得批准,北京市三委一部一办于3月12日发文成立。

关于建立北京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所的批复

(79)京革财字第26号

(79)京科综字第38号

(79)京计科字第094号

(79)京法字第6号

(79)京建字第040号

市公安局:

你局京公字(78)715号《关于建立交通工程研究所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同意建立北京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所,并以7386工程办公室为主成立建所筹备小组。

北京市交通工程科学研究所为事业单位,编制暂定二百人,属公安局领导。研究所的方向以自然科学为主,相应开展一些必要的交通法制研究,研究室条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

研究所的日常经费由城市维护费列支,科研项目的研究经费由下达任务的部门给予解决。

此复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财贸办公室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计划委员会

中共北京市委政法部

北京市基本建设委员会

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二日

抄送:市公共交通局、交通运输局

从此我们对内是科研科,对外是科研所。人事、编制、工资归市局管理,对外交流、科委立项则打出科研所的牌子,便于开展工作。

历史需要记住他们

贾日学,1972~1985年,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先后担任交通工程研究室主任和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公路交通工程的研究、设计、施工、咨询等工作,完成了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津塘)交通工程设计。1985~1993年,任交通部办公厅党组书记,1993~1998年任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总裁,1998~2004年任北京深华达交通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老贾是个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工作的人,他带领的号志室个个都是技术尖子,我们共同合作的两年中,他全身心投入,在施工现场,更是以身作则,亲自用手清理渣石,起到表率作用。在“7386”工程实现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关键人物。

付万钧,武汉大学物理系教师,是来京参加工程时间最长的,始终负责交通电视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的全部实施过程。为人老实忠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工作中对我帮助很大,他的严谨、仔细、钻研、认真都影响到我,尤其是工作过程记录、分析;现场测试仪器的使用等对我后来的实际工作都起到指导作用。生活上,我们相互交换技术资料,毫无保留。应我的邀请,从1978年5月到1979年1月,利用工作之余,无偿给我们电视组成员(5人)讲授了电视技术课。1980年他和华北电力设计院张维力合作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关于闭路电视的书籍《工业电视》。

黄小明,四机部六所二室工程师,他们负责“7386”工程提供软件支持,他同室主任兰云吉等人,在全部系统联调中起到重要作用。1977年曾和他同去上海出差。黄小明性格直爽、快言快语,敢说真话,爱开玩笑。九十年代曾就任北京中国软件集团公司总裁。二十一世纪初病逝。

还有,交通部公路所号志室的王彦清、李海渊、杨光、颜敬宜、高胜辉、李刚;邮电学院数传专业的赵延瑞、沈树庸、曾铮、王新允、闲松林;武汉大学物理系的付群、刘成材、李腊梅;四机部六所的陆田、张洪……

在成就这个“中国第一”的过程中,他们为之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的心血,都不应被从事现代交通研究事业的人们所忘记。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老谢。以上的一切辉煌和成就,都应归功于计委谢飘同志。从“7386”工程一开始,老谢始终负责管理这个项目,交通处的人从杨建平、马大岭到郝树文一再更换,而老谢自始至终地专注、关心、指导、参与整个过程。从经费管理到上报文件;从组织会议到形成报告;从联系国外展品留展到联系工厂产品;从借用前门楼到天安门广场厕所;从武汉大学到日本的考察;从地铁公司到半导体器件工厂,从为协作单位联系吃住到安排观看电影……

工程进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老谢的努力和帮助,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老谢的参与,这个举步为艰、到处求人的工程会进行到什么状况。要说1978年我们在城市交通管理上做出了一点成绩,其功首当谢飘。

1976

谢飘,谢觉哉同志之长子。1939年生于兰州,童年生活在延安。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服役于空军部队。1969年,被复员到地方当工人。1976年起先后在北京市计委、国家进出口委、国家经贸部及中国驻意大利使馆工作。1990年后,派赴国外从事经贸工作,现退休。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