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运

赛文盘点 | 全国42所交通运输类院校

42所院校

1670930409586652.jpg

交通是强国之本,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交通运输业一直备受重视。行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据百度百科统计,目前我国约125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本科专业。赛文交通网了解,目前全国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院校约120所。交通运输专业可分为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4个办学方向。我们主要关注道路运输方向,其中更侧重交通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等信息化方向。

由于开设交通运输专业的各个高校历史渊源和发展背景不同,对学生的培养也会有不同的方向和侧重。为帮助有意向进入交通行业的学生以及交通学科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各大高校,促进企业产学研互动发展,寻找高校合作伙伴,赛文交通网整理了全国21个省市42所交通运输类院校,对相关院系及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北京市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建立于1911年,是工科领域的顶尖强校。1985年,史其信教授根据国家需要,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成立城市交通教研组,标志着清华大学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1995年创立了交通工程研究所,2017年整合为交通工程与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

2007年依托土木水利学院联合校内多院系交通运输工程相关方向教师团队成立了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现任所长为陆化普教授。

清华大学交通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策划与规划以及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除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外,清华大学交通工程团队为“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夏、冬季奥运会等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提供重要科研支持,同时支撑了百余个城市在综合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车路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清华大学已经成为交通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重要的基础,为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等输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人才。

2.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等行业专家。

北京交通大学与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的是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是我国近代铁路管理教育的发祥地,如今形成了以铁路和综合交通为优势和特色,涵盖公路、城轨、民航等多种交通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团队;建立了以交通运输领域为主,向物流、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拓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科研理念,在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交通运输学科,主持了我国第一个交通领域973计划项目、获批了我国第一个交通运输领域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持10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主办单位,创办了《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 & Security》《Urban Rail Transit》《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都市快轨交通》等交通领域知名学术期刊;主办、承办ICTTS、ICRE、ICIRT、COTA等国际学术会议,显著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要依托于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从2007年成立至今,交通学院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双轮驱动”,瞄向学科前沿,着眼未来交通领域发展趋势,形成了以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为主线,以空地协同、车路协同和空地信一体化为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

15年来,学院形成了以院士、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国家级青年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流师资队伍,打造了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9个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7项,获批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交通运输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覆盖。

4.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历经多次整合兼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学科主要依托于城市建设学部。北工大于2018年整合原有建筑工程学院、城市交通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建城市建设学部。2020年4月城市建设学部正式实体化运行。

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任福田教授于1979年在国内率先创办交通工程专业,提出“工管兼容”的办学方向,并创建了交通工程学科体系,提出了道路路线设计新理论。

学院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及北京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城乡综合规划、交通规划与控制等做出重要贡献。

包括为北京新机场、北京新首钢大桥、北京-雄安高速高架桥、20余个城市地铁建设、中国尊、新京张铁路隧道工程、2022年延庆冬奥会等重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直接参与新一轮北京综合交通规划,园博园、世园会以及冬奥会的交通组织方案仿真,北京副中心交通综合规划等。

近十年,相关学科主持完成或正在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4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00余项。

5.北方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创立于1946年,前身是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工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

北方工业大学与智慧交通相关的是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学院2012年获批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特大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学校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聚焦培养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团队发展为特色、产学研一体化为模式在电气工程、智能交通、工业控制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

现有城市道路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总线及自动化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变频技术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研机构,智能交通、网络自动化、电动汽车、新能源微电网等4个科研团队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上海市

1.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经过1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主要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1979年,在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杨佩昆教授的助推下,同济成立我国大陆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开创了中国系统化交通工程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先河。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首批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院校,国内第一个获批道路工程博士点,学科一直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先后被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近年来,学院荣获交通领域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近300多项。

2.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是全国最早创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本科专业及第一批硕士点院校之一,是我国从事交通运输(水运管理)领域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院国际化建设起步早、成效显著。早在1983年就与亚太经社会合作培养航运研究生班,近年又与世界海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与香港理工大学、美国麻省海运学院、韩国仁荷大学等高校建立互换学者及学生的交流机制。

此外,学院教师承担了5个交通运输领域SCIE/SSCI源期刊的副主编及多个期刊的编委和1个海洋类国际SCIE源期刊的主编。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建有交通运输数学建模实验室、水陆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交通工程与区域科研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安徽省

1.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创建于1945年,现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合肥工业大学与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化相关的主要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院成立于2016年,由原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与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9年成立)等单位合并组成。

学院现有安徽省智慧交通车路协同工程研究中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优化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基地;交通规划与控制实验室、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实验室,工程热力学实验室等20余个教学与人才培养实验室,为本学院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研究课题,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教学团队、安徽省重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余项。

河北省

1.石家庄铁道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创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2015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教育部批准为共建高校。2022年,学校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

石家庄铁道大学与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相关的主要是交通运输学院。学院成立于2000年,历经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分院。学院现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和智能交通3个系,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两个研究所,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实验中心。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为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建有“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交通安全与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获评河北省交通运输专业教育创新高地。交通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入选河北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专业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班,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江苏省

1.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多个学科。2022年,学校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新增长点,培养复合交叉创新人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国立东南大学交通运输系及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1995年成立交通学院。学院建有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系统优化为优势特色,兼顾港航水运、地下空间、机场轨道等领域方向的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群,多轮一级学科综合评估排名全国最前列,连续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建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4个国家一流专业。

学院牵头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服务国家交通领域战略需求,牵头和深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等交通领域科技发展战略制定。2000年至今,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5项、省部级奖励300余项。

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今日之成就,离不开老一辈奠基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徐吉谦教授是东南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创始人,培养了我国第一个交通工程博士;方福森、刘树勋、方左英、戴居正、余立基五位老先生,被称为“道路五老”:方福森先生呕心沥血编纂《高等公路学》;刘树勋先生致力于南京城市发展与建设;方左英先生孜孜不倦擘画路线勘测规划;戴居正先生为筹建道路材料研究所奔波劳顿;余立基先生贡献于近代中国第一条省际国道——京杭国道的建设。

2.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是华东地区成立较早的汽车与交通工程相关专业教育、研究基地。

学院设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车辆工程3个系,拥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汽车运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京静态交通联合实验室;南京林业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车辆工程研究所、公共自行车服务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和对外服务机构。

近几年,学院承担了8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20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500余篇。

3.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建校于1915年,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2年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设立的“结构部”和“路工学部”。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交通工程专业已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河海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现有江苏省交通基础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钢桥结构安全与铺装技术工程中心、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591项,科研经费2.63亿元;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奖项53项;发表SCI检索论文790篇,申请发明专利926件,授权发明专利470件,出版学术专著27部。研究成果成功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

4.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是“工信部七子”之一,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南京理工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大类)本科专业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均依托自动化学院建设,其中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学科以智能化与信息化为创新驱动,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轨道交通与军事交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军事交通与军民融合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自“十三五”以来,学院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荣誉和奖励近20项。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计划项目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项目。

学校拥有“交通信息融合与系统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能交通信息感知与数据分析”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轨道交通电气牵引仿真设计”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多运动体信息感知与协同控制”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可支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的省部级实验平台。

浙江省

1.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创立于1897年,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浙江大学交通学科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土木系下设了公路工程和铁道工程专业方向。2017年浙江大学成立智能交通研究所,形成了以智能交通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交通运输学科体系。

研究团队以建筑工程学院为主体,工程师学院、ZJUI国际联合学院为补充,联合海洋学院、控制学院、能源学院、电气学院、信电学院、计算机学院、心理系等多学科开展交叉研究。建设有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阿里巴巴-浙江大学数字交通创新应用中心等产学研融合平台。拥有道路与交通工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学术博士点、交通运输专业学位博士点,在工程师学院建设有“智慧交通”卓越项目制,有力支撑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

目前,浙江大学交通运输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内交通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推动交通领域技术进步、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及服务地方交通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

四川省

1.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先后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

1982年,高世廉教授接受组织任务筹建“交通工程”专业,1985 年正式批准招收本科和研究生,986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成为国内最早创立交通工程专业的三所大学之一。

2009年,交通工程专业列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序列,所依托的交通运输实验中心列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序列。2010 年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被列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罗霞教授获评“国家教学名师”。有力地支持了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多次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1。2022年软科排名A+。

2022年,西南交通大学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软科排名A+,是首批在教育部备案开设智慧交通本科专业的高校。首届招生97人。智慧交通专业围绕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智慧交通城市大脑、交通-能源-环境等方向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近年来,相关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项目、国家重大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部级奖项等。

重庆市

1.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

重庆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主要依托于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最早成立于1935年,近5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先后完成了包括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取得了一批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并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学院下设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从1996开始建设,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公路、城市道路、机场等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以及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安全、交通信息及控制等。

在相关研究方向上,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和交通运输业,特别是道路行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

2.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创建于1951年,为修建康藏公路、建设大西南,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军政委员会创办学校,时名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组建重庆交通学院。学校于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管理,为省部共建高校,2006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是一所交通特色鲜明、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是重庆交通大学交通特色的重要支撑。学院创办于1982年,前身为道路运输管理系,现有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设备及控制、交通管理和智慧交通5个本科专业,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5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在西南地区交通工程专业代表人之一李正宜教授的坚持下,重庆交通大学于1983年开设交通工程选修课,1986年招收培养交通工程方向的研究生,并于1990年在道路工程系试行开设本科专业,是重庆地区首个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2000年正式开办交通工程专业,2012年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2019成为获批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如今,学院在山区道路交通流理论及应用、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系统、交通环境工程、车辆节能及污染控制、交通行为与车辆驾驶安全等领域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余项。

山东省

1.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2022年,学校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本科专业。

齐鲁交通学院作为山东大学与山东高速集团联合共建的创新型示范学院,是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践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山大系”品牌的生动实践。学院围绕智慧交通与智能建造两大前沿领域,在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工程等相关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建院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3项、千万级重大工程项目8项、省部级及其他工程项目1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1项,其他奖励30余项。

学院研发的地下工程灾害智能预报预警防控技术达到世界前列。先后参与建设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川藏铁路、滇中引水、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汕头湾隧道、穿黄隧道等重大工程。

此外,学院与山东高速集团、中铁股份、中国铁建、山东铁投、济南轨道交通等多家大型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并成功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至全省乃至全国系列重难点工程,助力行业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国家“交通强国”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2.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现已发展成为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山东理工大学与智慧交通相关的主要是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电动汽车智能化动力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城市道路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级车辆工程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3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车辆工程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技奖励3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科技成果奖励4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19部,教材30部。

3.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高校。

山东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依托于交通学院。学院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保障与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信息研究所、智慧交通联合实验室等近10个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

近三年来,学院立项纵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20余项;立项横向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合同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此外,学院与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海信集团、山东高速集团、青岛港、青岛地铁等2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4.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管、理”为支撑,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学校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

山东交通学院与道路交通相关的主要是汽车工程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近年来,汽车工程学院获批省部级及国家级科研课题50余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7项;并积极对外开展社会服务,多家主机厂、保险集团以及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和内燃机行业协会等单位深度合作,在校内外联合建立了多个培训基地。下设的交通运输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现有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大数据分析及安全保障”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智能交通协同创新中心、“道路交通建设、运营与事故防范”山东省安监局重点行业事故防范研发中心、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NAIS)工作站(山东)、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多式联运智慧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近5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福建省

1.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创办于1918年,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集美大学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主要学院是航海学院。学院源于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20年创办的集美航海教育,是我国最早培养航海人才的学校之一。

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和交通运输专业学位硕士点,下设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交通运输(物流)规划与管理等学科方向;拥有航海技术、交通运输、物流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专业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航海技术、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设有国家级船舶辅助导航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航运研究院、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集美大学分实验室、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13个研究平台;拥有国内先进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海上专业教学实习船 “育德轮”、航运与物流仿真模拟系统和水上训练中心等;已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航标协会(IALA)、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集美大学交通运输学科立足于水上交通,凸显“工海”特色;并初步形成了 “院士牵头,多学科团队交叉”向综合交通快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2.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发端于1896年的“苍霞精舍”,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高校。2022年,学校新增“智慧交通”本科专业。

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成立于2011年,主要在交通运输工程、智能科学与工程、物流工程与管理学科领域开展教学与科研。现有“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创新研发平台。

近五年,学院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1项、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银奖1项,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社科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省技术创新专项、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80余项。

在《IEEE Transaction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的论文150余篇。同时,其学科团队积极主办国际会议,近五年连续参与举办交通学科国际会议VTC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Vehicular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辽宁省

1.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创办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全国首批8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之一,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和交通工程专业主要依托于交通运输学院进行建设,交通工程本科专业是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下设道路工程研究所、交通规划研究所和智能交通研究所三个研究所和交通工程实验室(隶属于国家级土木水利教学实验中心,包括道路工程和智能交通分室)。

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交通部、辽宁省、大连市等省市政府项目20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0余项,并曾多次主办或承办交通运输领域的国际会议。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研究成果为解决我国交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与交通运输相关的主要是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院成立于2003年成立,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和市厅级纵向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20余项,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6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论文近30篇。

学院下设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智能运输系统、现代物流技术、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安全与车路协同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汽车智能感知与辅助驾驶技术、交通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交通规划与管理。

3.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创办于1909年,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于2017年6月,由原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和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重新组建而成。

学院设有交通运输、交通管理、物流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专业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并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学科。此外,学院拥有多个与特色学科专业相辅相成的实验室,是学校和学院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学科交叉工程实训和实践的重要平台。

湖南省

1.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由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拥有完备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学科体系,涵盖哲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要依托于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由原长沙铁道学院的交通运输、机车车辆工程、轨道工程机械等学科专业和高速列车研究中心组建而成,学科带头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红旗教授。近年来,学院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方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973”、国家“863”重大专项、“98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等。

学院拥有“轨道交通列车安全保障技术”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轨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慧交通”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大数据”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轨道车辆碰撞安全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先进轨道交通”湖南省科学普及基地、“轨道交通安全”国家985科技创新平台等高水平学科平台,并首批进入了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2.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是学校服务交通行业的主体学院,学院现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郑健龙院士领衔、一大批卓越人才汇聚的优秀师资队伍。

学院紧紧围绕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坚持自主创新,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和13个省部级平台,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重大成果。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60余项。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设立了5个研究方向:特殊路基稳定与加固新技术,耐久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及新技术,道路工程新材料、测试及施工控制技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智能交通管理及交通安全分析与事故预防,并于2005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取得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格,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和2001年分别被评为交通部和湖南省重点学科,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广东省

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前身为1924年孙中山亲手将广州地区多所高校整合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现已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涉及智能交通领域研究。

学院成立于2017年,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和“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学科,培育新工科卓越人才,开展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三大领域研究。

目前,学院已建设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厅局级实验室、2个院级研究中心、多个科研与教学实验室;正在建设智能无人系统和车路协同两大科研平台,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行业中获得实际应用。

2.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现已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于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学院下设的交通专业成立于1994年,先后创建了交通工程(国家和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交通运输(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专业,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华南地区唯一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交通学科建设有广东高校现代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智能交通技术培训网络—广州中心、交通部重交通道路耐久与安全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支撑平台,一直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重点根据广东省内交通状况进行科技攻关及科技创新工作,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赞同,为华南地区的交通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土木与交通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以及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2018-2021年累计新增科研项目172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1项;累计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988件,发表SCI/EI论文718篇。

广西省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交通工程相关的主要是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学院成立于2011年,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原机电与交通工程系交通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基础上,独立成立学院。

近五年,学院根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完成地方交通、建筑、土木工程行业委托咨询技术服务项目8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获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奖1项。

陕西省

1.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自1951年起,学校前身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地质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相继成立。如今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长安大学与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相关的主要是运输工程学院和公路学院。

运输工程学院下设的交通工程专业与交通运输专业均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建设专业,且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长安大学是最早开展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之一,从开设交通工程专业,到汇编相关教材,再到招生,严宝杰教授都深度参与其中 。

交通工程专业源于1982年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交通工程教研室,如今,交通工程专业整体已从公路学院划拨至运输工程学院。

公路学院是长安大学建设交通运输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的牵头学院。近年来,学院承担了“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大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974篇,授权发明专利607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4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12项。

学院创新成果应用于港珠澳岛桥隧集群工程、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国之重器”超级工程,支撑了世界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世界海拔最高公路青藏公路、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我国第一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公路交通科技进步和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主,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依托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交通领域前沿基础、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工程技术开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基础的面向航空、航天、航海以及地面交通场景的融合交通信息工程;面向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交通通信网络工程;面向现代交通环境的交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学科立足于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智慧公路与车路系统技术方向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任务,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交通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依托于自动化学院。交通运输学科下设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

“十三五”以来,学院主持国家级项目340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1项;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

学院共制定国际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共授权发明专利244项,成果转化60项,发表SCI论文1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75篇。

吉林省

1.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46年,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1992年5月经原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批准,成立了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实力较强的交通学院之一。张烨、高延龄、杨兆升等元老为吉林大学交通运输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院以来,学院负责和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研究项目7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统编教材和其它科技著作6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并先后与10余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杨兆升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交通工程研究的著名专家,是我国最早从事智慧交通领域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吉林大学交通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交通学科在智能运输系统、载运工具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道路桥梁安全监测与养护、运输系统规划与物流管理等领域具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的条件。通过对智能运输系统关键理论与技术、智能车辆与检测技术、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交通控制与安全、交通装备节能减排、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桥梁设计施工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使学院稳定保持在全国交通领域的整体领先水平。

黑龙江省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20年创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设科、1931年创立的道路交通科、1958年创立的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铁路交通、道路交通等高级技术人才的院校之一。

以先辈蔡乃森/王哲人和新生代谭忆秋为代表的荣誉校友,创立和发扬光大了哈工大道路交通学科的发展。

近5年,学院承担“863”、“973”、科技支撑、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2项以及10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到账达到1.41亿元;获发明专利授权与授权软件110项;出版著作24部,作为主要参编单位完成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12部规范,发表SCI、EI论文576篇。

2.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现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的教学科研机构,现有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车辆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两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工作站(NAIS)、黑龙江省寒地道路交通运输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研究中心均设在交通学院。现为黑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组建了黑龙江省汽车高等教育联盟。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在智慧绿色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与事故分析、智能车辆感知与控制、载运工具功能创新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江西省

1.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于1971年经中央军委和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原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上海铁道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国铁集团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现拥有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为强化交通特色学科体系,推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发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华东交通大学开设了“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1项,省部级项目183项,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的各类横向项目731项;科研经费总额累计1亿余元;出版学术专著94部,获授权专利25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51篇,实现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双突破。

湖北省

1.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依托于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学院联合主办了武汉数字建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办了中国工程院主管期刊《工程管理前沿》(英文),该期刊为中国工程院初创的11种期刊之一,已入选ESCI;承办了国家一级权威刊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刊《水电能源科学》;承办了《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该学报于200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我国权威期刊。

此外,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纵向课题项目20余项;承担“国之重器”三峡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的建设、以及长江中上游巨型水库群水文预报体系、防洪发电航运生态及其互联区域电网调度系统研发,年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

2.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现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2021年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科依托于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学院组建于2021年,由原交通学院的交通运输管理系、交通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船机运用工程系、能源储运工程系和原物流工程学院合并组建。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路交通工程技术专家严新平是交通运输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带头人。

学院坚持以建设高水平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引领,以机械工程、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为两翼,以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为路径,打造交通规划设计、运载装备、基础设施、港口物流、交通信息与控制等全链条专业群,聚焦水陆交通运输安全、绿色和智能化发展,形成了船港装备与管道运用工程、交通环境与安全保障、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道桥建设与管养、交通运输规划与物流管理等特色方向。

甘肃省

1.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学校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现已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

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2003年,运输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际交通运输与运筹管理类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Part C、Part D等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及教育教学项目200余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40余项,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为全国近30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服务。

内蒙古

1.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大学创办于195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

内蒙古大学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创建于1956年。

2009年至今,学院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交通运输部西部科技项目子课题1项,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横向科研项目19项,交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6项,获批科研经费1800多万元;近五年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47篇、其中EI167篇、SCI15篇,出版教材96部、专著3部。

学院下设的运输工程系成立于2008年,现有交通运输实验室、现代物流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室三个教学实验室和内蒙古交通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验室一个科研实验室;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国际道路运输、智慧物流、城市群交通组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设计、交通安全及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