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校一策”创新校园接送停车管理图谱
立体分流 重构接送空间格局
学校上下学时段接送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城市交通治理的短板和民生痛点。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以公安部《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等政策规划为指引,联合教育、住建、城管等多部门及宁波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学校接送停车管理创新路径,构筑了“深研诊断—靶向施策—多元共治—立体宣导—动态评估”的全链条治理闭环,坚持一校一策、靶向治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需求侧精准化调控,在治理侧数字化赋能,有效破解了学校接送停车难题,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
立体分流 重构接送空间格局
多数规划建设较早的学校普遍缺少对接送交通的系统谋划,导致后续治理存在困难。为彻底规避这一问题,宁波市在新建学校中全面推广地下接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地下停车场与专用接送通道,实现人车分流,有效缓解了校园周边交通拥堵。
截至2024年底,宁波已有近60所学校建设了地下接送系统。针对接送需求大、私家车比例高的学校,同步推动建设智慧停车接送系统,集成车牌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通过家校互通应用,实现接送车辆的快速进出和家长学生精准对接,放学期间平均接送时长一般可控制在5分钟以内。
宁波德培小学打造了宁波首个“两管四区”地下智慧接送系统,将地下停车场划分为机动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家长等候区、学生等候区等四个功能分区,通过电子信息屏实时推送放学班级信息,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接效率,打造了人非分流、安全舒适的高效接送模式。在夜间和节假日,学校地库闲置车位还通过错时共享方式供周边居民使用,提高了车位利用率。
鄞州实验中学沧海路校区现有学生2400余人,私家车接送比例高达40%,学校通过打造立体“慧眼”接送系统,运用钉钉签到、人脸识别、信息提示屏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家长和孩子精准定位对接,即到即接,平均接送时间仅4~5分钟,有效提升了接送效率。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智能调度功能,能够根据放学批次分段设置家长车辆准入时间,进一步分散接送车流。
近年来,家长接送潮从低龄段不断向高龄段扩展,私家车接送比例逐年提升,远超学校周边停车设施承担能力,构建校内接送通道,内外分离缓解校门前压力也是有效手段。蓝青学校为私立学校,学生1770余人,私家车接送比例高达92%。在规划前期,交警等多部门联合学校设计校内安全通道,利用校园内部通道让接送车辆入校排队,形成校园交通组织“内循环”,并将家长“护苗队”转移至校内,通过智能化安全管控措施保障校内安全。上学时,接送车辆单向通行,学生在教学楼前落客区下车,即停即走。放学时,接送车辆先统一停放在校门前的地面停车场,学生排队步行出校门,上车后接送车辆统一走学校东侧外环线,从学校北门驶出。通过将“通勤流”和“接送流”进行分离,可以有效减少接送交通对外部道路影响,也更好地保障学生出入安全。
时空协同 创新停车管理机制
放学时段,家长提前到校停车并离车等候,或学生寻车困难,都是常见的停车资源利用低效现象。目前,宁波全市已有近30个学校与周边地块实现停车共享,通过资源共享缓解接送停车难题。鄞州区东湖小学紧邻钱湖路、嵩江路等交通要道,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严重。东湖小学与宝龙广场仅一墙之隔,为此学校增开了西门连接宝龙广场内部道路和地下停车场,利用宝龙广场内部空间合理规划“学生下车处”“家长等候处”等区域并设置引导标识,打造共享接送系统,通过错时共享停车,充分盘活宝龙广场闲置停车资源,大大缓解了停车问题,保障学生安全。
鄞州中学也采取了类似措施,通过“临时停车带+电子抓拍”双管齐下的措施,明确接送车辆只能在学生上下学期间的接送时段内、停车带范围内靠边单排停放,实现接送车辆停车供需矛盾的平衡,维护了道路交通秩序。
此外,宁波交警推行限时停车智能管控,通过电子监管挖掘道路潜能。例如,春晓中学周边停车资源不足,宁波交警协同教育部门试点“限时车位+电子监管”智慧停车方式,在沧海路划出39个限时停车位,允许家长在学生上下学期间限时停放10分钟,超时将被电子警察抓拍。同时,交警和学校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校讯通应用向家长和学生分别精准推送学生出校门时间和家长车辆停放位置,实现家长与学生精准双向对接,放学期间接学生平均时间从45分钟缩至8分钟左右,为大量无配建停车资源的老城区学校周边交通拥堵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便利学子 营造友好出行生态
绿色出行塑造更好出行环境,宁波公交集团自2020年起推出“学知专线”,推动学校接送交通出行绿色转型变革,联合交警、学校等单位,深入摸排需求,科学设置公交线路、班次和站点,保障学生出行安全与便捷。截至2024年底,已开通107条“学知专线”,覆盖40余所中小学校,日均运送学生近7000人次,得到了多方认可。宁波公交集团定制公交业务线上服务平台“阿拉巴士”于2024年初上线,目前注册用户数已突破8.7万,日活跃人数0.4万,通过多渠道宣传,引导群众在“阿拉巴士”平台进行“学知专线”线路招募,提升线路制定效率。
为打造儿童友好的慢行环境,宁波大力推动“最美上学路”建设,践行“友好服务”与“文化与文明相融合”理念,构造一校一景,因地制宜美化校门口路面铺装,提升绿化带景观,建设风雨连廊,规划家长接送区域,改善附属设施,不断改善学校周边慢行交通环境,构建了文明实践阵地,提升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成为宁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一张金名片。当前,仅鄞州区就已建成58条“最美上学路”。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