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公路

数字化转型擂台赛:高质量数据应用为何成「胜负手」

破局之道:锻造 "采集-治理-应用" 价值闭环

1、政策擂鼓:各省竞速背后的深层逻辑

2024 年《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的出台,犹如一声发令枪响,各省迅速卷入这场关乎未来竞争力的 “数转擂台赛”。中央财政以 “奖补结合” 方式,对东、中、西部示范区域分别给予 40%、50%、60% 的资金支持,首批8个范区域半年内完成超500公里干线智慧扩容,西江干线、京杭运河江苏段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而第二批12区域(如山东、湖北等)的加入,更将竞赛推向白热化。

热潮之下,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显现:当各地疯狂加装设备和传感器时,真正的竞争核心却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大量数据在系统里空转,用不到实际业务中。这些"沉睡的数据"就像堵在血管里的栓塞,让转型速度越来越慢。好比原油不提炼只能算黑泥巴,大数据不流通那就是数据大。哪个区域能率先打通"采集-治理-应用"的全链条,哪个区域才能真正把政策红利变成发展动力。


2、数据困局:制约转型的 “三重枷锁”


数据从“采集”到“应用”,从“高质量应用”到“数字化转型”的转型路径,每个阶段的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GIS/BIM、AI、云计算)都是关键支撑。用有序流动的数据消除不确定性(熵减),以高质量信息赋能业务转型——这是数字化落地的核心范式。

1669372ccb931f39b7c2361738926e2a.png

尽管热情高涨,但本轮数字化转型普遍面临数据层面的严峻挑战,犹如套在前进脚步上的“三重枷锁”:

“采集之锁”:数据汇聚难,源头活水不足

多源异构难兼容:视频监控、雷达感知、信息发布、病害监测、气象监测、结构物监测...数据类型繁杂、格式不一、协议各异,统一接入与实时同步技术门槛高。

关键数据难获取: 连续、完整的车辆级轨迹数据(尤其普通社会车辆)获取成本高昂、隐私合规风险大,制约车流数字化与精准管控。

感知覆盖存盲区:部分路段、隧道、边坡等关键点位感知设备覆盖不足或精度不够,数据存在“断点”。

“治理之锁”:数据质量差,价值挖掘受阻

孤岛林立难打通:“建管养运服”各业务系统独立建设,数据标准不一、接口封闭,“数据烟囱”现象突出,跨业务协同举步维艰。

黑暗数据堆积:大量历史数据未被有效清洗、标注、关联,成为无法产生价值的“数据坟墓”。

质量顽疾难除:数据缺失、错误、不一致性、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许多感知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校准,导致分析结果失真,决策风险显著增加,“垃圾进,垃圾出”(GIGO)效应显而易见。

“应用之锁”:价值转化难,赋能业务乏力

“重建设轻运营”:投入巨资搭建平台、构建可视化大屏,但数据与业务“两张皮”,未能有效驱动流程优化与决策支持。

“有数据无洞察”:缺乏有效的分析模型与业务知识图谱,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可指导行动的洞见。

“有场景无闭环”:部分试点场景效果显著,但难以规模化复制推广,数据价值无法形成可持续的闭环反馈。

打破这三重枷锁,释放数据潜能,是赢得擂台赛的必经之路。


3、破局之道:锻造 "采集-治理-应用" 价值闭环


构建统一标准,打通“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现象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障碍。为应对这一挑战,各省份正积极推进统一标准和数据中台的建设,旨在逐步打通数据孤岛。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交通厅于2025年6月9日发布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数字化协同管理指南(试行)》。该指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标准的引导,推动不同路段之间的运行协同和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从而打造一个覆盖全省高速公路的统一的路网监测及协同管理体系。

此外,广东省还通过了《广东交通数字底座暂行技术规定》和《广东交通数字底座公路数据接入暂行技术要求》的审查,为行业如何系统化、标准化构建统一、开放、共享的数字底座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路径和建设范例。

以一张图为牵引,提升数据质量

对于行业而言,数据治理的主要挑战在于评估尺度与呈现效果,而一张图项目恰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展示平台,实现了有图有真相。一张图的应用显著增强了数据更新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了数据的实时性,为行业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支持。以一张图为驱动的数据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数据质量的行业新趋势。

d5d346fd05967491bd02c865612002b0.png

目前,各区域正借助“一张图”项目推进行业数据治理工作,如广东的高精度数字底图、北京的高速公路“一张图”以及江苏的“高精一张图”。这些项目不仅在地图上精确描绘了车道、标线、护栏、隧道、服务区、收费站等基础设施,还将收费、养护、监控等业务系统中的设施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和对应梳理。最后将治理后的建管养运服业务数据与地图基础数据进行挂接,实现图业融合。通过一张图的展示,数据治理的成效变得直观可见,同时增强了数据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为数据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场景、融合生态,释放数据价值

数据价值的最终体现在于消费和应用,通过需求驱动数据治理形成闭环。内需部分以应用场景为驱动,依托行业数字底座,打通数据内循环;外需部分以生态协作为引擎,依托行业数据空间,激活数据外循环。内外双循环的有机联动,才是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关键路径。

c9d19b4be57c514f11b4d1f1ca07a387.png

行业数据场景化应用是本轮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任务,聚焦智慧站点、服务区、隧道、基础设施监测预警、路网运行监测、恶劣天气通行安全预警、应急指挥调度、主动交通流管控等多场景。最终目标是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

在行业数字底座与数据空间建设的先行实践中,各示范区域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路径。3月份交通部规划院组织的研讨会上,江苏省重点介绍了构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赋能交通数字化的技术路径,浙江省介绍了“行业管理、企业运营、运输服务”多主体参与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数据运营机制,广东省提出了“云边一体、一纵一横”数字底座建设思路,四川省提出了“1+4+N”数字底座建设总体思路。


4、结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擂台赛中,数据高质量利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制度创新与生态重构的综合比拼。数据是转型的“血液”,转型是数据的“土壤”。未来,随着政策深化、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二者将进一步融合,推动交通行业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跃迁,最终实现更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体系。

参考资料:

1、交通运输部通报。

2、基础设施数字底座。朱合华。

3、数据赋能,底座先行。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网站。

4、公路步入大运营时代,「一张图」为何是最大公约数。赛文交通网。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