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

点赞

  1. 主页 > 资讯 > 智慧交管

以“智”优“治” | 海信破解交管四大业务难题的“进阶法则”

新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新的变革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613104919.jpg

近年来,在大模型、低空飞行器、自动驾驶等新一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下,交通管理工作正经历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成效显著。

对比2018年,2023年全国交通安全死亡人数下降超5%,安全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拥堵治理方面,2024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超300万的20个城市,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均为增长,拥堵得到有效缓解。此外,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不断丰富,信号灯态上图,交通安全预警、动态出行规划等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个体交通出行体验。

这些变化与成效,既是交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也让我们看到智慧交通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但是,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城市电子警察在线率不足85%,检测数据可用率不足70%,有效的运维服务跟不上,设备运转效能差。

与此同时,数据融合应用还不充分,以安全防控为例,数据分散于线上、线下各个系统,事故坐标填充料不足20%,隐患治理前后脱节。业务管理层面,精细化程度不足,信号灯“看车不看人”,路口方案更新慢,策略单一。在专业人员建设上,对经验的依赖性依旧很高,复杂场景下仍然喜欢人海战术。针对这些问题,新的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新的变革方案。

defc4d54a772ec6289055fdbd8980894.jpg

PART.01 海信智慧交通在新形势下的技术积累与实践

海信结合对行业深刻的理解,搭建了通途大模型、海信云脑、视觉AI三大技术底座,将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业务积累标准化、体系化,核心解决交通安全、指挥调度、信控优化、办公助理四大业务难题。

在大模型技术方面:海信于2023年1月开始大模型的研发,打造了云信·通途交通大模型,在通用大模型的推理与多模态能力基础之上,深挖行业应用,构建交通行业大模型,解决了多模态情报感知、海量信息关联处理、交通态势推理预测以及专业方案融合推荐。近期,海信以通途大模型为核心引擎,完成了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全面升级,并发布了信·智捷、智安、智达、智优等系列产品及方案,深度赋能交通安全防控、指挥调度、缓堵治理等多个场景。

在云脑技术方面:海信从2019年开始打造云脑技术,目标是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决策和持续进化的一体化智能系统。我们以100多个城市建设经验和积累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引擎构建高质量的交通领域知识,同时通过云信通途大模型,加强知识推理和视觉分析能力,为交管治理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与服务,满足交通管理对效率、效果、成本和体验的要求。

在视觉AI方面:海信以服务交管实战为核心目标,搭建了一套从标准化生产,到保障AI可实战落地的完整体系。我们深入研究应用场景,提取了近百种交通场景典型特征要素,用于辅助业务的AI实现。在此基础上,依托交通视觉感知分析引擎与AI生产力平台,支撑模型的工程化落地。在算法实战应用环节,构建完备的评测流程,反馈算法应用效果,并进行持续调优。基于这种将场景需求、工程能力和优化服务深度耦合的运作模式,我们实现了交管全业务场景的AI应用赋能。

在这三大基础技术支撑下,围绕四大核心业务做了进一步探索。

在交通安全治理方面:一是业务体系数字化化建设,海信打造了以全数据汇聚、全场景覆盖、全要素治理、全流程闭环的主动安全防控体系,并将“全员参与、全员治理” 的理念融入业务流程设计中。解决当前安全治理工作中数据底数不清、安全隐患不明、排查治理各自为战的行业难题,在隐患治理、农村交通安全、重点车辆监管、运输企业源头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交通隐患排查方面,道路环境隐患问题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但是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着专业性强、工作量大、且周期长的困境。海信 AI隐患侦探,依托自建的专业交管安全领域知识库,打造了向导式的隐患排查APP,实现了从CV主动识别、隐患智能排序、隐患排查专家指引,到隐患治理措施推荐的全流程闭环。全面覆盖9大场景105种隐患类型,准确率超过80%,排查效率提升50%,全面性增加了3-4倍。

在指挥调度方面,我们构建以多源情报研判为基础、指挥调度为核心、高效行动为支撑的新型“情指行”一体化指挥系统,增强警务工作的实战性和高效性。依托AI、大数据技术,海信研发了涵盖4大类149种研判模型,实现情报的全面、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知识图谱,细分业务场景,固化优秀指挥经验,形成了面向指挥的9大场景。同时结合精准派警,建立了覆盖全流程的自动考核,用绩效数据引导主动式勤务。这套系统有效支撑了向数据驱动、整体协作、主动备勤的转变。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通途大模型的推理和预测能力,结合客户服务过程中积累的指挥经验,打造了AI指挥官产品,旨在实现对“情指行”运行机制中情报处理、指挥调度工作的体系化辅助,以进一步提升指挥效率。在情报研判上,面对繁复琐碎的情报数据,通过大小模型协同实现了舆情精准定位,准确率超过90%。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库和常见咨询投诉问题库,精准识别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升市民满意度,实现对实时情报的辅助处理。此外,基于众多城市交通保障经验与专家经验,能够智能推荐管控策略,生成“信号控制+诱导分流+警力调度”协同方案,提升指挥调度智能化水平。

在信控优化方面,海信上一代信号智能调优系统主要是打造了全流程闭环的自动调优体系,通过自动精准制定控制策略,减少对专业人员的依赖,少人参与即可实现全城信控优化。近年来,我们着力通过路侧信号机,以及云端智能调优系统,打造云边协同的调优新模式。

一是我们重点解决了智能调优系统对城市检测器覆盖率的适应能力,以降低检测器覆盖率对信号优化效果的影响;

二是,上个月我们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海信通途·星海信号机,具备更强的前端集成能力,信控不单单是为了信控,路侧信号机还可作为路口单元的管理媒介,触达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赋能感知、控制、指挥、通信等多个场景。

海信推出了AI信控专家智能体,主要解决缺乏前端感知数据场景下的信号优化问题。我们融合无人机、地面前端、互联网等各途径的数据、图片、视频,构建空地联合、动静结合的感知体系,精准捕捉路口流量特征及趋势变化,自动识别信号配时、交通安全等问题,自动生成调优策略,减少对前端感知数据的强依赖,并通过可视化推演模拟,降低一线人员操作门槛。

在日常办公方面,我们推出了海信AI办公助理,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一个更加高效、专业的日常办公体验。在行业知识咨询上,我们整合了近千部行业法规案例并精调加工,检索类问答准确率超过92%。数据分析方面,办公助理实现了500+小类指标的智能问答,识别准确率达到87%。此外,支持快速生成专业分析报告,以事故分析报告为例,以往需要花费大约3天时间编写,现在5分钟即可高效生成,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PART.02 对未来交通的理解与展望

近年来,海信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以长期主义理念践行ESG,坚持用心做产品善待用户、用心做经营善待员工、用心做公益善待社会。

我们将ESG理念融入智慧交通建设中,应用“绿波成网”方案后,区域效率提升20%以上,停车次数从10次降低至2次。

地铁应用海信系统后,只需要1人花费5分钟就可以完成开站操作,提效60%以上。

智慧城市领域,海信能力服务平台上线7个月以来,54个部门申请使用,节省资金3500万元。

与此同时,海信始终不忘践行社会责任,开办了海信学校、海信医院,为员工提供教育、医疗服务;公益助学惠及40所学校、25万学生。

海信认为未来智慧交通发展有三个趋势:

一是网联化。涉及到地面车和路、空中飞行器的全域感知、互联共享、协调控制应用会越来越多,智能网联、低空经济会融合智能交通协同发展。

二是自主式道路交通应用普及化。交通将朝着少人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感知、自主决策和自主响应的自主式交通将成为未来趋势。

三是交通的全链条协同治理。传统拥堵治理手段大都局限于对已上路车辆的被动调控,改善效果有限。未来,从末端调控转向全链条协同治堵,实现从信号控制扩展到出行结构、以及驾驶行为改变,将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思路、新范式。

未来,海信也将继续致力于智慧交通的发展,与行业内的专家、用户、友商一起继续构建推动智慧交通提质、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智慧交通体系。

*本文内容为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咨询部部长李卓玥在2025数字交通与安全创新上的演讲实录。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等材料,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加载中~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稿
意见反馈0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扫码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