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交通工程》书籍背后的故事 | 严宝杰(精华版)
1979年初,美籍华人张秋应国家教育委员会(后改为教育部)、交通部要求来华,分别在同济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进行了交通工程讲学。
同在1979年,上海同济大学杨佩昆等教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交通工程研究室。
还是1979年,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等教授成立交通工程教研室,随后被派往同济大学参加张秋先生讲学。
回校后,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创办交通工程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编制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场所、组织教师学习,开始计划招收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并于1980年暑期正式招收我国第一批交通工程专业学生。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开启。
2019年是我国交通工程学科发展四十周年,为此,赛文交通网联合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千方科技,自2018年10月份启动大型纪录片《交通工程十校十师》的拍摄计划。
2018年12月2日下午,约4个小时的采访,我们试着向严宝杰的世界张望,仔细聆听了40年前的交通故事。
关于张秋先生为何会来到中国讲学;关于我国第一本交通工程书籍的编著过程;关于隧道工程,关于流血、流汗;关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之初遇到过的多方阻力;关于陕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建设;关于学科建设;关于人才培养;关于教学生涯;关于贡献;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十校十师·严宝杰》精华版
摄制组在接近6个月的走访、拍摄过程中,辗转北京、天津、南京、重庆、成都和海口,用镜头记录了北京工业大学任福田、清华大学史其信、北京交通大学张国伍、长安大学严宝杰、西南交通大学高世廉、重庆交通大学李正宜 、吉林大学杨兆升、东南大学徐吉谦和天津大学贺国光等老师的人生精华、往事。
我们记录了各大学校交通工程学科创建历程、我国交通工程发展早期重要的历史节点故事、记录了各位行业前辈的人生精华,奋斗历程。
1979年,北京工业大学首创了交通工程专业。
当时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上有上千个专业,交通工程是试办专业,编号518,意即办的下去就办,办不下去就停办。
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后,全国仅剩200多个专业,交通工程成为正式专业,国家需要这个专业。
在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的早期,交通工程在众多学科中并不被重视,各大高校交通工程学科创始人的创业也大都历尽艰辛。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纪录片的拍摄,记录下那些历史重要节点的人物与故事,为我国交通工程发展增加一些厚重感。
一个“没有历史”的行业就好像无根的草,我们希望在交通工程学科创建四十周年之际,为行业做些什么——传承。
纪录片则能够表达我们理解的这个时代容易被遗忘的东西。
严格来说,《交通工程十校十师》采访的十位老师在专业方向上可能会各有所侧重,对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等专业学科的划分并不十分严谨,但每位被访者都一定是其所在学校所在交通专业方向上的学科创始人之一,重要的代表人物。
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他们的讲述,来还原我国交通工程及相关专业方向的发展经历,交通行业发展的历史节点故事,艰苦创业过程。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起源发展是一代人、几代人共同的努力结果,遗憾的是有一些先生,我们已经不能用镜头用他们的影像去记录他们的故事了,限于篇幅,也仍有一些先生并未列入本次拍摄计划。
希望我们有第二季!
微信二维码
新浪微博
交通包打听
企业新闻
+更多李小鹏两会谈交通出行新业态:安全是底线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这个《流浪地球》标志语句说到的“安全”,确实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根本。尤其在“互联网+”的驱动下,交通运输...
鸣笛抓拍系统计量特性研讨会在京举行
海信智能电子公交站牌上了南京电视台!
近日,南京溧水区的市民在等车时惊奇地发现,许多站台上的站牌焕然一新:不仅能够实时显示公交车所在位置,更能够动态显示车辆拥挤程度及行...
官宣:IOTE 2019第十一届国际物联网展(苏州站)完美落幕!
在物联网人士的翘首企盼中,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深圳市零售智能信息化行业协会、深圳市智慧零售协会主办,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
辅助智能交通治超系统,激光雷达到底好在哪?
智能交通治超系统将超限检测设备、超限预警系统、车牌共享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融合,与自助发卡机、入口LED显示屏、E值机等设备联动,实现全自...
人物专栏
+更多研究报告
